fZ705_健康周刊地貧父母可孕育健康寶寶
“試管嬰兒”是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的俗稱,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讓卵細胞和精子在體外受精,并進行早期胚胎發(fā)育,然后移植到母體子宮內(nèi)發(fā)育而誕生的嬰兒。
隨著“試管嬰兒”技術不斷發(fā)展,不少夫妻想借此生一個健康寶寶,但目前仍達不到100%的成功率。因此,進行“試管嬰兒”前需了解以下5個問題,做好充分準備。
01
焦慮抑郁情緒會影響成功率嗎
研究發(fā)現(xiàn),有20%-30%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癥、抑郁癥。焦慮、抑郁情緒會干擾激素或免疫系統(tǒng)的應激機制,進而減弱生殖能力和性功能,影響精卵結合與胚胎著床。對于備孕期的女性來講,保持身心愉快是輔助生殖技術治療成功的必要因素。與此同時,醫(yī)護人員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盡量創(chuàng)造溫馨的就醫(yī)氛圍,多鼓勵、安慰備孕女性,減輕其負面情緒。
02
成功懷孕后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懷孕前3個月和臨產(chǎn)前3個月都要禁止性生活。其次,孕婦需遵醫(yī)囑服用黃體酮類藥物,不能隨意更改藥物的用法、用量。由于黃體酮類藥物會使腸道肌肉松弛、腸蠕動減慢,加之孕婦休息多、運動量少,容易造成便秘,因此,孕婦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多吃富含高纖維的蔬菜、水果、雜糧等,少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養(yǎng)成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同時提倡適當運動,比如散步、孕婦瑜伽等,以身體不感覺疲勞為宜。
03
供精出生的孩子有權知道生身父親嗎
根據(jù)我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guī)范(2003)》中的保密原則規(guī)定,為了保護供精者和受者夫婦及所出生的后代權益,供精者和受者夫婦應保持互盲,供者和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yī)務人員應保持互盲,供者和后代應保持互盲。受者夫婦及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yī)務人員均無權查閱供精者真實身份等信息資料,供精者無權查閱受者及其后代的一切身份信息。簡而言之,供精出生的孩子不能知道自己的生身父親是誰,同樣供精者也不能知道自己的精子使誰受孕,孩子是誰。
04
備孕女性為什么要打“夜針”
“夜針”是指注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以促進卵泡成熟、卵丘細胞松散,使卵子易于從卵泡壁脫落,更容易取到卵子。通常注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后35-38個小時卵子能夠成熟。由于取卵手術一般安排在上午,所以注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也就相應安排在晚上,這就是俗稱的打“夜針”。
05
移植胚胎會隨小便排出體外嗎
胚胎移植時,只是將含有胚胎的極少量培養(yǎng)液注入宮腔內(nèi),胚胎被宮腔前后壁牢牢夾在中間,不會因小便等動作而掉出宮腔外。一般移植后3-5天,胚胎開始著床,女性術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目前,沒有確切證據(jù)證明絕對臥床休息可以提高妊娠成功率,因此,移植后應保持正常生活起居,動作輕柔即可。
文:邵紅芳(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生殖醫(yī)學中心副主任醫(yī)師)
來源:中國家庭報官微
【來源:寶雞健康】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地中海貧血患者能否實現(xiàn)生育健康寶寶的夢想?4月24日,由省民宗委主辦、海南日報報業(yè)集團承辦的2022年海南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暨“線上三月三”系列活動之健康科普系列直播活動舉行,活動聯(lián)動海南日報健康融媒工作室推出健康科普類直播《大醫(yī)精講》,邀請海南省人民醫(yī)院血液科主任醫(yī)師姚紅霞科普地中海貧血相關知識。
重型地貧患兒如不治療>
大多會在5歲前死亡>
地中海貧血簡稱“地貧”,因最早發(fā)現(xiàn)于地中海沿岸國家而得名。
地貧是一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疾病,是由于珠蛋白基因(地貧基因)的缺陷使血紅蛋白中的一種或幾種珠蛋白肽鏈合成減少或不能合成,導致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改變,繼而引發(fā)慢性溶血和貧血。
地貧主要分為α地貧和β地貧兩類。根據(jù)癥狀的輕重,地貧分為靜止型或輕型、中間型、重型等幾種。
靜止型或輕型地貧患者沒有明顯癥狀或癥狀輕微,不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無需特殊治療,但可能會將異常基因遺傳給下一代。中間型地貧患者臨床表現(xiàn)差異很大,會有不同程度的貧血、疲乏無力、肝脾腫大以及出現(xiàn)輕度黃疸,重者需要定期輸血和排鐵治療。
重型α地貧胎兒多在孕晚期出現(xiàn)水腫綜合征,可能胎死宮內(nèi)或出生后死亡。通常孕婦也會出現(xiàn)一些并發(fā)癥, 甚至危及孕婦生命。
重型β地貧患者通常在出生3至12個月后開始出現(xiàn)逐漸加重的貧血,伴有面色蒼白、肝脾腫大、黃疸、發(fā)育不良等;如果不進行規(guī)范治療,會逐漸出現(xiàn)頭顱變大、額部隆起、顴骨凸出、眼距增寬、鼻梁塌陷等典型的地貧特殊面容,“如果不進行治療或治療不及時、不規(guī)范,患者很難活到成年,多在5歲前死亡。”
地貧父母可孕育健康寶寶>
通過先進技術篩選正常胚胎受孕>
“地貧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多數(shù)人只是地貧基因攜帶者,不表現(xiàn)出任何癥狀或者癥狀非常輕微,易被忽略,多在體檢或地貧家系調查時才被發(fā)現(xiàn)。” 姚紅霞介紹,如果要了解個人地貧患病或基因攜帶情況,必須接受正規(guī)的地貧篩查和基因檢測。至少排除了夫婦一方是地貧基因攜帶者,才能解除孕育中重型地貧兒的風險。
姚紅霞表示,如果夫婦雙方分別是α輕型和β輕型,胎兒必須接受產(chǎn)前檢查,確診是否為重型地貧。如果夫婦雙方都是α輕型,需要做詳細的遺傳基因分析,才能預測下一代成為中型或重型地貧患者的概率。如果夫婦雙方都是β輕型,胎兒有1/4概率正常,有1/2概率是地貧輕型患者,有1/4概率是中型或重型患者。
姚紅霞提醒,如果檢查確定為重型地貧兒,建議在家長知情同意的基礎上及時終止妊娠,避免重型地貧兒出生。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也可以通過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即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篩選正常的胚胎受孕,實現(xiàn)地貧父母孕育健康寶寶的愿望。
造血干細胞移植和基因治療可治愈地貧>
據(jù)了解,目前在地貧高發(fā)地區(qū)開展婚前孕檢以及產(chǎn)前地貧篩查、診斷和干預,防止重型地貧兒的出生,是防控地貧的最有效措施。
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地貧已是成熟技術,全相合移植成功率達90%以上,但由于費用高和供者少限制了開展數(shù)量。
目前新藥尚未上市,基因治療還沒正式應用到臨床的情況下,中重型地貧患者需要定期輸血和排鐵治療維持生命。
“當前疫情反復,獻血受到影響。輸血是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患者維持生命的基本措施,如果不做移植或基因治療就要終生輸血和去鐵。”姚紅霞呼吁愛心人士積極獻血,挽救地貧患者生命。
【來源:海南新聞網(wǎng)資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