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izN_四次試管嬰兒,四次均告失敗……今年,她終于喜迎雙虎寶寶!
一般來說打三天75單位的尿促性素,卵泡一般可以長3-4毫米左右,因為打一天75單位的尿促可能會長1毫米左右,而每位患者的身體是有差別的,打尿促后卵泡的生長大小也會不同,有些打一天就可以長1.5毫米,而有些患者一天打同等劑量的卵泡卻只能長1毫米甚至更低。如果卵泡漲勢過慢,醫生可能會相應的改75單位的劑量為每天打150單位。
尿促性素可用來促進卵泡發育,具體使用的劑量時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制定的,不同的方案使用尿促性素的劑量不同,卵泡生長的速度和大小也會不一樣。不過對于同樣使用75毫米尿促性素的患者來說,卵泡的大小也會因為患者的情況而有所差異。下面是具體分析:
1.打75單位的尿促性素,卵泡一天長1.5毫米左右是屬于正常,但是這個還是需要根據患者吸收藥物的程度,每個人對于藥物的敏感度來看,不同狀況的女性在打了尿促性素后,卵泡增長的大小會不一樣;
2.如果是打了三天75單位的尿促性素,卵泡小于2毫米的就要考慮卵巢反應不足,可能需要改變藥物劑量;
3.常規的每天打一支75單位尿促性素,不過也有根據卵泡長的大小調節為每天兩支的,如果每天打150單位,可能卵泡會長得快一些,不過具體的用量應該由醫生根據監測卵泡長的情況來調節使用,也不能使卵泡長得過大,每天長的范圍在1到2毫米左右。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金南星 記者 張冰清
4次試管嬰兒,4次均未著床未孕,為什么辛辛苦苦培養的胚胎反復著床失敗呢?一想到這兒,張女士(化名)總是忍不住眼淚奪眶而出。

張女士今年34歲,2016年結婚至今未孕。2018年,她因“雙側輸卵管積水”在其他醫院行宮腹腔鏡手術,術后積極試孕,但不幸宮外孕,導致再次手術切除雙側輸卵管。
2019年,張女士在其他醫院嘗試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助孕,兩年時間分別接受了4次胚胎移植,不幸的是,4次均未著床未孕。
2年時間,跑了20多趟醫院,一次次從監測排卵、取卵到胚胎冷凍、胚胎移植,結果卻又一次次失望,難道她注定無法當媽媽了嗎?
1年前,在好友的推薦下,張女士來到浙大四院生殖醫學中心找到了國內知名的生殖醫學專家、浙大四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徐鍵。
“可是,徐醫生,我已經試過4次了,每次胚胎移植都失敗了……”
“別擔心,我會專門為你定制胚胎移植前方案,我們有先進科學的方法可以精準判斷胚胎最佳種植窗,提高妊娠成功率。”
徐鍵主任醫師解釋說,胚胎和子宮內膜的同步性是胚胎著床的必備條件,子宮內膜的健康對于成功懷孕至關重要。有研究表明,不孕患者胚胎和子宮內膜不同步的發生率約37.5%。這是因為在輔助生殖周期中,子宮內膜只能在特定期間內接受胚胎,并使其成功著床,這個時間成為
“種植窗”
。也即是說,一旦精準把握最佳“種植窗”的時間,就能大大提高移植胚胎的著床成功率。“目前種植窗的時機和長短不盡相同,理論上種植窗時限至少為48小時。臨床上有少數患者種植窗時限較短、種植窗移位(前移或者推后),一旦錯過種植窗,就會導致胚胎不著床種植失敗。對于反復胚胎種植失敗者,極有可能存在種植窗移位,需要在子宮內膜容受期最佳時機移植,容受早期或晚期均可能導致胚胎移植失敗。”
他所說的先進技術是指
“子宮內膜容受性分析(ERA)”
,它采用二代測序分析基因表達狀態,分析子宮內膜容受性細胞功能相關248個基因的表達,判斷患者最佳種植窗,可判斷低至12小時的種植窗移位,可以提高胚胎和子宮內膜的同步性,提高種植成功率。后來,張女士在定制的促排方案下取卵獲得3個囊胚、4個D3優胚。因排卵期子宮內膜偏薄,半年后在醫院行宮腔鏡檢查評估宮腔環境,生殖醫學中心副主任陳曉予以人工周期準備患者子宮內膜,并取出少量子宮內膜送檢行子宮內膜容受性分析。
張女士的ERA檢查結果顯示:
胚胎最佳移植時機較常規的計算時間推后12小時。
2021年9月,陳曉主任根據患者ERA測序結果推后12小時讓患者接受移植胚胎,患者首次胚胎著床成功! 11月,醫院超聲提示宮內雙活胎。圖片來源:時間中國
“今年終于可以喜迎雙虎寶寶,我們全家人都特別感謝徐書記、陳主任和生殖中心團隊的關心和付出!”春節期間,張女士再次給醫生發來短信致謝。
徐鍵表示,目前全球有4000多家生殖中心已開展ERA的檢查,但不建議常規使用,只針對于反復胚胎移植失敗患者,通過個性化的胚胎移植,盡可能的幫助患者成功受孕。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