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昭玲教授為“出走的”內膜與試管搭起“孕育之橋”
現如今提到做試管嬰兒,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奔著第三代IVF技術去的。更有數據顯示PGS/PGD基因檢測技術可以幫助難孕朋友打破荊棘,實現好孕夢想,如染色體數目和結構異常、具有家族性遺傳史的生育者或是高齡人群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囊胚都可以通過檢測”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那么囊胚通過檢測與否的關鍵是什么呢?

與卵子質量密切相關
胚胎主要是由優質的精子和卵子相結合受精發育而成,所以胚胎的健康與否與卵子、精子質量息息相關。故而,通過基因檢測的概率也與卵子質量有關。如果卵子/精子質量差、活力低或是畸形,由此形成質量不佳的胚胎,那么存在缺陷的可能性非常大;另外,精卵質量不佳,在受精結合的過程中易出現基因表達錯誤,導致染色體發生畸變或胚胎發育不良,而這種胚胎是不健康的,不能過基因篩查。
舉個例子:卵巢早衰、患有多囊卵巢綜合癥、卵巢發育不良、長期處于焦慮或是精神高度緊張的大齡的女性,這些均會影響卵子的質量,以致造成形成不健康的胚胎。具體到通過率主要看配成的胚胎質量和數量,因為每位客人的實際情況不同,并非一概而論。
一般情況下,年齡較低基因檢測的通過率會比較高,反之則低。例如30歲以下的女性,90%以上的卵子都是健康的,且卵子數量充沛,此情況胚胎基因檢測通過率也會很高,但步入高齡行列后(35歲),隨著年齡的增長,卵子品質大打折扣,并且卵子質量不斷下降,出現老化或是染色體異常等不良情況,數量下降,會降低基因檢測通過率。
關鍵:提高獲得健康卵子的幾率
1、健康飲食,均衡營養。調養身體飲食是至關重要的,少吃生冷食物,主要以清淡飲食為主;同時可多食用一些抗氧化的水果,如草莓、藍莓等;多吃高蛋白(雞蛋、牛奶等)、高纖維、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補充多種維生素、葉酸,譬如可食用谷類、豆類、生菜、菜花、菠菜、橙子、葡萄、動物肝臟等攝取更多葉酸;減少或者不喝含咖啡因的飲料。
2、堅持鍛煉身體,增強身體素質。堅持每天有氧運動半小時以上,比如慢跑、游泳,或者是瑜伽等。不僅可以幫助提高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還會使血液中含氧量增加,改善內分泌,緩解緊張情緒,從而為提升卵子的質量。另外,作息規律,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對生育也是有利的。
3、調整心態、保持愉快的心情:若是女性長期處于緊張狀態,情緒不穩定,這會造成激素分泌紊亂,繼而導致內分泌失調,影響卵子的質量,所以要維持平和的心態,保持愉快的心情,這不僅有利于提高獲得優質卵子的幾率,同時還能提升試管成功率。
知識點:PGS/PGD基因檢測技術
PGS基因篩查技術:針對的是全部23對染色體。即胚胎植入前遺傳學篩查,通過對囊胚全部的23對染色體結構和數目進行檢測,分析對比是否存在缺失、倒置、易位、重復等不良情況,然后剔除不健康的胚胎,在篩選出優質健康的囊胚進行移植。
PGD基因診斷技術:對染色體上基因突變點進行針對性的診斷,查看是否攜帶遺傳缺陷基因及是否有導致特定疾病的基因突變,有效避免胎兒受到遺傳疾病的影響。如對血友病、地中海貧血、貓叫綜合癥等、脊髓型肌萎縮等200多種遺傳疾病進行準確診斷,從而規避遺傳下行。
強勢的“卵巢媽媽”掌控“內膜寶寶”在“宮腔房間”中按期長大,完成自己的使命。但總有一些不安分的“內膜寶寶”喜歡冒險,想盡一切辦法“離家出走”,一旦離開它們原本待的位置就“變壞了”,不斷地攻城略地,對房間內、外的“城池”造成各種破壞。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某些“內膜寶寶”如同在玩“捉迷藏”,藏在房間各處的暗格中,且仍在“偷食”家中的吃食去完成自己的生長擴張。由于它侵略的版圖不斷擴大,致使房間的整體布局被破壞,降低“房間”孕育生命的能力。
有的“內膜寶寶”則“搭乘”血管、淋巴等“交通工具”到達遠方,挑戰“卵巢媽媽”的“權威”,侵占到卵巢組織,形成巧克力囊腫;或完全脫離掌控,形成盆腔內異癥等。
下文以子宮腺肌癥為例,淺析尤昭玲教授關于該病對“人生的第一套房”造成影響,導致自孕率及試管成功率降低后的臨證心悟。
尤昭玲教授率親傳弟子團隊在長沙江灣醫院坐診
“初相識”-子宮腺肌癥的病因及表現
尤教授認為子宮腺肌癥是一種激素依賴性、免疫性、遺傳性、內炎性、出血性的疾病,子宮內膜可沿淋巴、血管游走至子宮其他部位,亦可因剖腹產、人流等宮腔操作直接種植到肌層。
異位到肌層的內膜組織仍有活性,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增生、出血,卻無法排出體外,只能淤積在肌層的間隙中,將子宮“撐”大,且質地越來越硬,從而引發一系列癥狀。臨床癥狀主要概括為血癥、痛癥、不孕癥。其中,血癥表現為患者月經異常,如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出血;痛癥表現為逐漸加重的進行性痛經、慢性盆腔痛等;不孕表現為自孕率低、試管成功率低。其中痛經和不孕是最主要的表現,且降低不孕患者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成功率。
“多尋覓”-子宮腺肌癥的影響及治療
子宮腺肌癥對妊娠能力的影響是多方面、多因素的。如子宮增大可能導致輸卵管開口變化,從而影響受精;破壞子宮內膜容受性,如內膜動脈阻力大、蠕動障礙;宮腔形態改變,降低妊娠幾率,且妊娠流產、早產、胎膜早破、前置胎盤的風險增高等。
西醫不斷尋覓治療子宮腺肌癥的方法,如放置“曼月樂”環、口服避孕藥、手術治療等。但以上方式不適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且存在風險和并發癥,如放環后月經淋漓不凈,或手術影響卵巢功能,因此不作為備孕患者的首選,且并未顯著提高妊娠率和出生率。
“單相思”-子宮腺肌癥對試管的影響
子宮腺肌癥“喜歡”試管,因試管可以在抑制子宮腺肌癥之前促排取卵,再酌情行多次降調,而無需擔心降調對卵泡質量、數量的影響,故許多子宮腺肌癥患者可以在輔助生殖的幫助下成功妊娠。2015年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子宮內膜異位癥協作組發布了診治指南,指出對子宮腺肌癥合并不孕者應積極行助孕治療,先用GnRH-a治療4~6個月(超長方案) ,再行IVF-ET。
但試管并“不喜歡”子宮腺肌癥,因子宮腺肌癥可致內膜低反應、卵巢低反應,卵泡發育異常、低內膜容受性等。且疾病本身就直接影響著床,更何況經歷降調治療后,導致卵巢功能減退,內膜薄,影響移植成功率,或因多次取消移植致試管周期延長。
“點迷津”-子宮腺肌癥尤氏臨證心悟
對于單純的子宮腺肌癥患者,可選用自孕方案或降調后自孕方案。尤教授認為中醫藥調治目標是配合GnRH-a縮小病灶,維持卵巢功能及改善著床環境。降調后自孕方案依二期三法循序助孕,二期即降調期及試孕期,三法即中藥內服法、藥膳輔治、耳穴外貼法。在GnRH-a治療后予以試孕方案。
對于需要試管的子宮腺肌癥患者,尤教授認為此方案中醫藥調治目標是提高卵泡數量和質量,配合西醫方案縮小病灶,改善內膜容受性,提高卵巢、內膜反應性,提高移植效率。依四期三法循序助孕,四期即促排期、降調期、移植期、安胎期,三法即中藥內服法、藥膳輔治、耳穴外貼法。
尤氏“十三太煲”孕育食療方
促排期,尤教授認為腎中陰陽氣血快速增長,也為腎中陰陽轉化的關鍵時期,此時應“喚醒”沉睡卵泡,使卵泡同步發育與生長。故促排期治以補益腎陰腎陽為重,兼顧調理心、脾。腎精充足,則卵泡發育有先天之精,腎陽充足則助氣運化,為卵泡破裂排出提供動力,在腎陰陽雙補的基礎上,佐少量活血通絡之品,可推動卵泡破巢。予以促排方、促排煲、耳穴敷貼。
降調期,西醫運用大量GnRH-a,使垂體功能被抑制,卵泡發育暫時不被啟動,而處于卵巢相對靜止的狀態。尤教授認為降調期卵泡處于安靜平和“休眠”之態,靜候靜養,靜養宜潤,勿驚擾卵泡,忌過用滋補滋膩,通經活血之品;靜候宜固,忌用溫補辛燥,壯陽宣散之品。重在調治“心”“肝”“脾”三臟,以疏肝健脾,養心安神,平衡陰陽。予以降調方、降調煲、耳穴敷貼。
移植期,患者承受的心理壓力最大,取卵后可丟失大量顆粒細胞,使支持胚胎著床的黃體缺乏,或反復多次取卵發生的卵巢過度刺激使雌激素、孕激素過高,而致降低宮內膜容受性,影響種植率。故合理中藥干預十分重要。尤教授認為移植期納胎-攝胎,胚胎安營著床。脾主腎輔,重在托、攝。予以著床方、著床煲。
安胎期,胚胎的營養供應主要來自母體之腎精。腎主藏精,精血互生,且精可生氣,精充則氣旺,猶如種子必依賴根系獲取生長所需營養,同時,胎元的發育需要脾臟運化的水谷精微維系。此期是系胎-固胎的過程,胚胎系固扎寨。腎主脾輔,重在系、固。予以養胎方、安胎煲、養胎煲。
當然,尤教授認為自然受孕及助孕策略的選擇,應結合患者的年齡、不孕時間、子宮大小、病程、嚴重程度、輸卵管的通暢性及男方精液因素等情況綜合考慮,決策孕式方案、治療時期、治療方式。結合江灣特色的“一站式助孕求子閉環”。讓子宮腺肌癥患者不走彎路,花最小的代價與成本,達到“懷得上、保得住、長得好、生得順、能再生”的終極目標。
指導專家:尤昭玲教授
主任醫師 二級教授 博士生導師
國家級名中醫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婦科分會會長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終身教授
江灣醫院中西醫結合婦科首席教授
作者:李靜
湖南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
師從尤昭玲教授、張燁教授
執業中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