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生孩子這件事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基本上到了一定年齡后的女性,往往都會步入到生兒帶娃的人生階段。而雖然說生孩子是女性的天職,但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的女性因為自己身體的原因,而為生孩子而苦惱著、焦慮著。

小編就曾有一位女性的朋友,夫妻兩人備孕多年也依舊無法如愿要上孩子,最后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由于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原因,導致夫妻生育上的困難。朋友了解后就更加焦慮了,甚至覺得自己和生孩子無緣。

然而,患有多囊到底還可以不可以生孩子,多囊女性在備孕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關于多囊卵巢綜合征

多囊卵巢綜合征常常是受到父母遺傳以及周圍外界原因而導致的,在女性中是屬于比較常見的一例病癥。

主要是由于女性身體內的激素分泌代謝失衡,導致卵巢的排卵功能出現異常,規律失調的情況,

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的身體病癥表現有以下幾點:

1、月經不規律:

多囊卵巢綜合征對于女性身體最大的影響就在于月經上,由于卵巢的排卵異常,導致卵巢無法每個月都定期排卵,因此經期也會受到影響。比如月經量少、月經不規律、月經間隔月份過長、甚至是停經等月經失調上的問題。

2、成年后依舊痘痘頻發:

由于多囊卵巢的身體激素代謝異常的問題,常常會導致皮膚狀態變差,出現長期性的痘痘痤瘡問題。因此,很多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女性,即使是在成年以后,也會存在著明顯且常發的痘痘問題,并且難以根治。

3、身體腰腹肥胖問題:

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激素問題也同樣會帶來身體肥胖的癥狀,這是身體各種激素水平分泌異常作用影響之下導致的肥胖問題,多表現為腰腹部的贅肉增多。而且,身體的肥胖也會進一步地加深病情。

二、多囊與懷孕

幾乎所有人都會將多囊卵巢綜合征與不孕掛鉤,

由于身體的排卵異常,導致女性們在備孕的時候,無法有成熟的卵子與精子結合,達到受精懷孕的結果。

但事實上,多囊卵巢綜合征并不代表著女性無法生育,只是比健康的女性要更難受孕而已。

在受孕概率上,患有多囊的女性由于排卵情況異常,

因此成功受孕的機會要比正常的女性要低很多。但我們也能夠通過生活中的不斷調理,

讓身體回歸正常的水平以便于受孕,

亦或者是通過促排卵的方式以及試管嬰兒的手術來提高受孕的成功率。

三、多囊卵巢綜合征如何調理

1、保持良好的作息及飲食習慣:

在日常的生活中,想要將自己的身體調理到正常的水平,

那么就需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來作為支撐。

而這其中,日常的作息和飲食就尤為關鍵,避免熬夜、睡眠不規律的壞習慣,清淡飲食,盡量避免吃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

2、多做身體運動及配合藥物治療:

運動對于身體的激素分泌以及肥胖的問題都有著很好的改善效果,

因此患有多囊的女性就更需要注意好自己日常的運動量,多鍛煉鍛煉身體。

并且,多囊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定時就醫檢查,必要時候要配合藥物調理。

重要提示:多囊卵巢綜合征是一種內分泌代謝失調的婦科疾病,常表現為月經不規律、長痘以及肥胖的問題,多囊會影響到女性懷孕的成功率,但也能夠通過日常的調理來改善,注意好日常的生活作息及飲食,多運動及配合藥物治療。

今日話題:你在生寶寶之前,會去做孕前的體檢嗎?歡迎留言討論。

三胎政策應運而生以來,身邊很多當了媽媽的朋友都在討論,生或者不生這個話題,有著許多不同的觀點:

凡凡媽:“我覺得,我能把我家女兒照顧好已經很不錯了,養三個孩子傷不起啊!”然然媽:“雖然我已經有兩個小寶貝了,但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是想再生一個,孩子多晚年生活也熱鬧些。”

生一個,或者生多個,這件事本身就很具有話題性,每個女性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

假如我還沒有準備好成為一個媽媽,那我就等待時機成熟;假如已經很幸運地生了孩子,那就盡心盡力把他照顧好,優生優育。

從上面兩種結果來看,生育選擇那必將是答案大于一個的題目,生或者是不生,不得不說同時擁有這兩項選擇權的女性是幸運的。

jwD4t_患有多囊的女性是否還可以生寶寶,備孕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因為很多人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沒有選擇”,壓根生不出來,生一個也很艱難……

生育不是所有人的自由

前段時間,WB一個討論很火的女性話題#這些信息生孩子前根本沒人告訴我#,視頻中的博主講述了自己生孩子的親身經歷。

從懷孕到孩子誕生那一刻,每個成為媽媽的女性都注定要承受諸如生產、喂奶、坐月子這些苦楚。

過程苦不堪言,媽媽們都直呼再也不想生孩子了。但看著眼前這個小生命一點點長大,表示受再大的苦都值了的媽媽也不在少數,因為孩子帶給她們的幸福與歡樂遠遠大于生產的苦楚。

生產的經歷和感受是各大媒體平臺經常討論的話題,時不時會冒出熱搜,相對來說備孕以及懷孕的故事被提及的次數可能較少。

但這個問題在生育紀錄片《奇妙的蛋生》里得到了深刻聚焦,它告訴我的一個道理在于: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成為爸爸媽媽的權利,生育并不是所有人的自由。

據統計,隱匿在街邊電線桿“治療不孕不育”小廣告的背后,是中國超5000萬的不孕不育患者的心酸,“生不出娃”的群體比我們想象得更加龐大。

2018年國家衛健委有數據顯示,中國不孕不育率高達16.4%,相當于平均每8對夫婦,就有一對不孕不育。相比1995年這一比率只有3%。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其中25-30歲的年輕患者占比最多。在家中長輩壓力和生育大環境的裹挾下,這群生不出娃的人承擔著常人無法忍受的壓力。

生不出孩子的那群人

在網絡上,每當有婚姻不幸的新聞被爆出,很多人會調侃說:“不婚不育保平安”,但事實上如果一個人真的不孕不育了,他們對這個話題是羞于啟齒的。

比如在紀錄片《奇妙的蛋生》當中,里面愿意接受的采訪男性少之又少,他們大都避及談論自己的生理問題。

一位名叫小五的男性是大都數人中的例外,他是唯一一個愿意站出來講述自己故事的。

因為自身患有無精子癥,小五和妻子在一起十年了,一直沒能有小孩,不愿意放棄的他接受了睪丸穿刺手術取精,但依舊沒有發現。

最后,小五決定從公立精子庫里借用別人的精子,來讓妻子懷孕,這就表明,生下來的孩子和他沒有任何血緣關系。

但他內心坦然地接受了這個事實,說到:“生育這件事情是夫妻雙方共同的責任,應該共同來面對。”

而另外一個故事的主人公則顯得沒有這么幸運了,這位女性的名字叫做欣欣,是個90后,同樣存在生育上的困擾。

去醫院檢查的結果顯示為染色體異常,外加子宮和卵巢的功能不健全,必須要通過供卵才能受孕。

但中國并沒有公立卵子庫,患者只能通過愛心贈卵來受孕。一般是指已經做完試管嬰兒的女性,可以將取出來的多余的卵子,無償捐贈給她人。

這樣的獲得途徑,在實際操作中卵源非常稀缺,等到一枚卵子需要3-5年的時間。另外欣欣的老家在農村,在紀錄片中,她的公婆在飯桌上反復強調:“在農村不生孩子不行的,肯定要離婚……”

這就是現實的殘酷性,在老一輩的主流意識當中,認為一定要有孩子的好,所以他們根本無法站在后輩的角度去理解那些生育壓力。

艱難受孕的那群人

輸卵管不通或不全阻塞、反復卵泡發育不良、卵巢功能減退;男方中重度少精子,弱精癥、特殊人群的生育需求——癌癥預后患者、 罕見病患者等。占以上一條或者多條的人,受孕過程難上加難,為了提高懷孕的幾率,通常采取的方法多為試管嬰兒。

但試管一次就成功案例相對較少,更多的人往返于醫院和家庭之間,打針促排、吃藥、取卵,用時間換取概率。

我身邊有位朋友,曾經一共促排取卵3次,移植4次,全部失敗。令人無助的是,失敗原因皆模糊不清——醫生能給出的解釋,就是“概率問題”。

試管給女性帶來的煎熬,更多不是在身體上,而是心理上。“促排時候擔心卵泡長太快或者長太慢,取卵的時候擔心卵泡提早排出,擔心取卵數量少,取完卵擔心受精情況,擔心是否能夠成功配成胚胎,移植之后擔心能否著床等等……”

失獨家庭也是奮戰在試管嬰兒路上的一員,很多是高齡夫婦,艱難求子。做試管這件事成了他們的精神支柱,是唯一能支撐他們繼續生活的勇氣。

在紀錄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50多歲的女性,她說我一定要戰斗到最后一顆卵子,一定要取到我卵巢里什么都沒有了,絕經了才放棄。但其實她根本就沒有希望了。

受到年齡以及其他身體因素的影響,女性卵子的質量在35歲以后會呈現懸崖式下跌,而且不可逆轉,生產這件事是有警戒線的。

以上這些就是生育的百態,主人公們的故事還在繼續,有人成功懷孕,也有人選擇放棄,還有更多人依然奔波在艱難求子的路上……

當許多人在糾結生與不生的時候,有的人可能正在艱難備孕,而不見任何成果,生育這件事并不是所有人的自由。

把一個孩子平安順利的帶到世界上來,陪伴他們長大,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難發現,在現實的大環境里,往往還是女性在生育這件事上受到更大的傷害。

對于存在生育壓力的女性而言,我們需要做的是尊重和理解,而不是把她們逼到絕境。

同時也想和各位女性朋友說一句,珍惜每一種身份,更多地關心自己的身心健康。點亮在看,感謝選擇勇敢成為媽媽的自己,也接納不成為媽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