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院基因療法治癌癥,朋友72歲患肺癌骨轉移,第一次化療失敗。一等莫展。想去貴院基因療法。請

可以,這個牌子好含硒量高,安全無副作用,化療的副作用會嚴重影響治療的順利進行,從而耽誤整個治療過程。通過飲食可以預防化療反應,化療效果和患者體質的強弱、營養狀況有密切關系。如果人體免疫力低下,則化療效果差,副作用也就大。因此,化療前要補充營養,增強體質,多攝入蛋白質;要補益氣血,多吃健脾補腎的食物。如: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燕麥、山藥、蓮子、山楂、黃豆、紅薯、紅棗、菠菜、圓白菜、白扁豆、南瓜、胡蘿卜、香菇、金針菇、牛奶、瘦肉、芡實、人參、玉竹、白術及豆制品、魚類等。不宜吃:綠豆、苦瓜、荸薺、柿餅、薄荷以及冷飲、生涼果蔬等。還可在化療前后服食富硒麥芽粉,補充硒,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幫助減輕化療反應,從而能更好的進行化療。

北京協和醫院和醫科大腫瘤醫院哪個看肺癌好

確診癌癥后,患者和家屬很容易急著去醫院。治療癌癥必須去正規醫院,可以是專科醫院,也可以是大型綜合醫院的腫瘤專科。不要相信偏方和藥方。對于癌癥的治療和康復,中醫藥要全程參與,不能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充當最后一根稻草。

腫瘤 基因檢測 費用

將癌癥藥物基因檢測納入醫療保險將有助于行業發展,持續放量的市場將迫使行業加強規范。隨著投入的不斷增加,資金必須得到更有效的使用,這被認為是下一步醫療改革的重要內容。9月26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衛生改革發展——研討會”上,衛生經濟與成本研究部研究員萬全指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需要轉變投資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國慶前也有消息稱,癌癥藥物基因檢測項目已進入北京醫保,這是提高醫保資金使用效率的重要舉措。6月北京醫療消費聯動后,腫瘤用藥基因檢測項目已納入北京醫保報銷范圍,報銷比例高達90%。癌癥藥物基因檢測可以為癌癥患者降低質量成本,有效利用醫保資金。“基因檢測不是萬能的。但總的來說,它可以大大提高許多患者的用藥效率。”北京地壇醫院腫瘤介入科主任醫師魏莉說。花小錢省大錢北京率先試點《NCCN(美國國家癌癥綜合網絡)2016 版癌癥治療指南》,顯示吉非替尼等靶向藥物對EGFR基因突變患者的有效率為71.2%,高于傳統化療方案的47.3%。而無EGFR基因突變的患者有效率僅為1.1%。“靶向藥物的使用應以基因檢測為基礎,需要明確患者的基因突變靶點,以便靶向使用靶向藥物,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目前基因檢測仍是自費項目,對部分患者來說負擔很重。以EGFR為例,每次考試費用約3000元。大多數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需要多次檢測EGFR,以觀察藥物治療的療效并監測病情。”遼寧省腫瘤醫院腫瘤科主任李曉玲說。不同患者和不同腫瘤對各種化療藥物和免疫靶向藥物的敏感性不同。很多患者根據以往的經驗或診療指南使用了非常昂貴的化療藥物或靶向藥物,但腫瘤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治療成本被浪費。腫瘤藥物基因檢測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藥物選擇的準確性。在選擇藥物前,應檢測患者的基因,根據患者體內的靶基因判斷患者對藥物的敏感性。據李曉玲介紹,由于我國很多地區沒有將基因檢測納入醫保范圍,北上廣的檢出率只有40%~50%,二三線城市的檢出率更低,只有20%~30%,這是由于檢測成本較高。尤其是靶向藥物納入醫保后,相當一部分患者選擇“盲吃”,不僅延誤了治療,還影響了治療效果。她建議從癌癥高發試點開始,將抗癌藥物基因納入醫保。在這方面,北京走在全國前列。2018年12月,北京市醫保局發布《北京市關于規范調整病理等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通知中明確表示,自2019年6月15日起,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納入本市基本醫療報銷和工傷保險支付范圍。包括腫瘤組織DNA測序,項目費用3800元,屬于北京市醫保乙類,醫保報銷金額70%-90%。這意味著,對于有北京醫保的癌癥患者,北京所有醫院都可以進行癌癥基因檢測和醫保報銷,無需去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基因檢測,承擔上萬的基因檢測費用,實現了藥品成本降低后基因檢測的減負。報銷范圍可能會擴大到院外,腫瘤藥物基因檢測項目會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有助于控制醫保費用。“減少醫生的錯誤處方或隨意處方,給病人開”幾乎所有的基因檢測公司都在宣傳資料中宣稱其檢測報告準確率在99%以上,可以為患者提供“最全面、最準確”的用藥方案。然而,北京三甲醫院的一位醫生告訴衛生部門,醫生通常只批準在醫院做的基因檢測,醫院外基因檢測公司出具的報告僅供參考。

在北京協和醫院國際門診確診為肺癌,可在協和普通門珍繼續開藥嗎?

這個是可以的、只要你掛一張普通門診的號就可以,就診卡里有開藥的處方,國際門診費用確實太高了,是普通門診的十多倍、而且還不能報銷,希望我的答案您能滿意、希望被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