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專家建議肝癌患者“與瘤共生存”

85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是我國肝膽外科奠基人,曾12次擔任“國際肝炎肝癌會議”等重要學術會議的主席或共同主席,并于2005年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第十屆中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暨2007年CSCO學術年會上,吳孟超院士提出的關于治療肝癌的新觀點引人關注——他建議肝癌患者要學會“與瘤共生存”。

吳孟超院士說,目前肝癌治療的主要趨勢是以早期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之所以不再單純依靠手術,是因為人們逐漸認識到肝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過去我們往往僅關注肝臟本身,但事實證明,根治性切除并不能防止復發,可見肝癌并非單個器官的問題。另外,晚期肝癌術后的復發率很高,5年復發率達到50%。鑒于以上情況,現在治療肝癌出現了一個新觀點,即“與瘤共生存”。過去有些肝癌患者往往由于過度治療而死于并發癥,并非死于腫瘤本身。“與瘤共生存”這一新觀點則強調通過科學合理的多模式、個體化治療,來提高患者耐受力,延長生命、減輕痛苦。

吳孟超還對目前我國肝移植手術使用過濫的現況提出批評。吳孟超認為,適宜接受肝移植的應該是特定的早期肝癌患者,而且還要以沒有轉移和癌栓為前提。現在有些醫生對晚期肝癌也做肝移植手術,最后往往使患者“人財兩空”。必須承認,目前的醫療水平還很有限,同時肝供體十分珍貴,肝移植之后還需要長期限抑制免疫,所以開展肝癌的肝移植必須非常慎重,國際上也廣泛持這一觀點。

作為本次CSCO大會的榮譽主席,吳孟超對CSCO的未來發展寄與厚望。他說,CSCO大會的舉辦將有效促進腫瘤醫藥市場的規范化,有利于開展學科交叉研究,共同推動我國抗癌工作的發展。

(編輯:劉輝)收藏到網摘:

癌癥是很嚴重的腫瘤,癌癥的病人做基因檢測非常有必要,因為基因檢測是指導、選擇靶向藥物使用的依據,只有通過基因檢測才知道使用哪個靶向藥物治療效果最好。

病人通過基因檢測,有基因突變的病人使用相應的靶向藥物治療才會有明顯的療效,如果沒有基因突變的病人不適合使用靶向藥物治療。癌癥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化療、放療、靶向藥物治療等等,靶向藥物治療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產品概述

肝癌基因檢測基于新一代高通量測序(NGS)技術,一次性檢測100個基因,包括45個靶向藥物相關基因,27個化療藥物相關基因,解讀118種靶向、化療藥物;根據臨床數據提供基因突變與腫瘤靶向藥物、化療藥物的相關性,輔助醫生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用藥指導方案。

產品特點

1.多維治療方案制定依據,從靶向治療到化療方案的選擇,為多藥聯合治療提供全面依據;2.從基因到通路再到腫瘤類型,提供最大化的靶向藥物選擇機會;3.人工專業遺傳信息解讀,同時參考國際權威數據庫和內部數據庫,避免遺漏位點,真正做到有效解讀;

適用人群

1.初診期望獲得全面靶向+化療用藥信息的患者;2.常規檢測未發現可用靶向藥的患者;3.接受過某種靶向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

檢測基因

ABCB1 ABCC4 ALK APC ATIC ATM ATR B2M BAP1 BARD1 BRAF BRCA1 BRCA2 BRIP1 C8orf34 CBR3 CD274 CDA CDK12 CDK4 CDKN2A CHEK1 CHEK2 CTNNB1 CYP19A1 CYP2B6 CYP2D6 DDR2 DHFR DNMT3A DPYD DYNC2H1 EGFR ERBB2 ERCC1 ERCC2 FANCA FANCL FGFR1 FGFR2 FGFR3 FLT3 GGH GNAS GSTP1 HRAS JAK1 JAK2 JAK3 KIT KRAS MDM2 MDM4 MET MLH1 MRE11A MSH2 MSH6 MTHFR MTOR MTR MTRR NBN NF1 NRAS NTRK1 NTRK2 NTRK3 PALB2 PBRM1 PDGFRA PIK3CA PMS2 POLD1 POLE PTEN RAD50 RAD51 RAD51B RAD51C RAD51D RAD52 RAD54L RB1 RET ROS1 RRM1 SLC22A16 SLIT1 SMAD4 SMO SOD2 STK11 TP53 UGT1A1 UMPS VEGFA VHL XPC XRCC1 

產品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