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養新生兒是每個新手父母必須面對的問題,不僅需要注意到營養攝入的問題,還需要注意到嬰兒的心理健康問題。以下是一些細節,家長們一定需要注意!
  喂養新生兒要注意哪些心理健康問題
  親近感的建立
  新生兒出生后,最需要的就是親近感。家長們可以通過哄睡、抱抱、親親等方式來建立與嬰兒之間的情感聯系。此外,家長們可以在喂養時,與嬰兒眼神交流,溫柔的說話,讓嬰兒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關愛。
  避免過度喂養
  過度喂養會給嬰兒帶來身體上的不適,例如腹瀉、脹氣等問題。同時,過度喂養也會讓嬰兒產生依賴心理,而家長們的時間和精力也會被耗盡。所以,家長們需要遵循醫生給出的喂養計劃,不要過度喂養。
  喂養環境的舒適度
  喂養環境的舒適度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點。家長們可以選擇一個安靜的房間,確保室溫適宜,同時也要注意到嬰兒的著裝和床上用品的干凈衛生。
  注意嬰兒的表情和情緒
  嬰兒的表情和情緒也是需要家長們關注的一點。如果嬰兒在喂養時表現出不適或者情緒不穩定,需要家長們及時停止喂養,觀察嬰兒的情況。

undefined

  培養獨立性
  適當培養嬰兒的獨立性也是十分必要的。家長們可以在適當的時間讓嬰兒自己進食,或者給予一些自我探索的機會,讓嬰兒學會獨立思考和行動。
  給予積極的反饋
  在喂養過程中,家長們可以適時地給予積極的反饋,例如夸贊嬰兒吃得好、長得快等等。這些積極的反饋可以幫助嬰兒建立自信心,促進嬰兒的心理健康發展。
  總之,在喂養新生兒的過程中,家長們需要注意到嬰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建立親近感,避免過度喂養,保證喂養環境的舒適度,關注嬰兒的表情和情緒,適當培養嬰兒的獨立性,以及給予積極的反饋。這些細節都需要家長們認真關注,才能讓嬰兒健康成長。
  父母怎樣與新生兒產生感情共鳴
  要知道,對于新生兒來說,視、聽、觸覺和模仿是新生兒的主要行為能力,所以,家中有新生兒和的母及長輩在與新生兒交往時也是通過這些能力來表現和發展的。
  做父母的如果用心觀察,就會發現小寶寶出生后不久就會東張西望,如果放在嬰兒面前一個紅球,嬰兒的眼睛還會追隨紅球或有色玩具上下左右移動。而在嬰兒生后12~14天、26~28天時,在看紅球、聽聲音這兩項行為方面來說,就較嬰兒出生后2一3天時有了更為明顯的長進。仔細發現就會看到,嬰兒在生后2~3天的時雖能看紅球,但頭和眼球只能在水平方向移動,到12~14天特別到26~28天時不少新生兒可隨著紅球轉動了。
  對于以上的規律,如果家長能很快很準的掌握,這時媽媽可以在哺乳后抱起寶寶,媽媽的眼和嬰兒的眼睛接觸(最佳距離是20厘米),一邊說話,一邊慢慢移動面部,寶寶的頭和眼球就會隨著你而轉動,這是輕而易舉的事,但對于新生兒來說支是意義重大。

undefined

  據美國學者文尼柯茨博士研究中得出的結論說:最早的母親貫注對幼兒來說是很有幫助的,這是一個能提高敏感性的時期,在生后要持續幾個星期,可以為形成你寶寶的個性、展開智力發育及感覺發展提供條件和環境。
  所以說,父母與新生兒產生感情共鳴,就可以從眼對眼的互相注視,來進行相互交往的開始。曾有許多媽媽這樣做以后反映,在寶寶注視她們時會感到很高興,不由自主地會緊緊擁抱她們的孩子。媽媽們還可以這樣說:張開寶寶的眼睛,喔,寶寶是媽媽的,寶寶認識媽媽嗎?這時寶寶可能就會對媽媽微笑了。
  通過研究發現,有大約40%的媽媽是要花一周或更多的時間才感覺到寶寶真正是自己的。而通過接觸、照顧新生兒,父親才真正感到寶寶是自己的,因此這些相互之間的交往是必需的。父母在此時期內能強烈地感到他(她)們自己與寶寶聯系在一起,驚人的感情共鳴滲透在父母與新生兒之間。
  有關研究人員在做家庭隨訪中時,媽媽會告訴你她那些引以為驕傲的事:當寶寶在吃奶時聽到媽媽的談話,寶寶就會停止吸吮或改變吸吮速率,表明寶寶要聽媽媽說話,而別人的說話聲寶寶卻不理會,小眼睛只會盯著媽媽。
  父母怎樣與新生兒產生感情共鳴?這就需要父母平時的仔細觀察,對新生兒的關切之意都可用于眼神、撫摸來讓新生兒感覺到,總而使新嬰生與父母做出感覺的交流,這樣的舉動對于新生兒的智力開發與健康成長也都是有著聯系的,因此父母在這時多付出一些,對孩子以后的成功就多一分,這樣說來,父母與新生兒的感覺交流還是相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