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0歲新兵壯烈殉國,母親時隔28年,才再次“見到”兒子
更新時間:2023-06-30 07:42:41 來源:?未知 責任編輯:?未知
2012年,云南的麻粟坡烈士陵園來了幾位特殊的客人。
有一位趙媽媽從山東鄒縣跨越了幾千里的路途,長途跋涉而來。
這一年的趙媽媽歲數已經不小了,但她的步子依舊邁得很快,她邊走邊不停地向著周圍的人說:“他1984年去當地兵,我都28年沒見過他了!我著急,我著急的不行。我要見我的兒子!”
她的兒子,就是1984年犧牲在對越反擊戰戰場上的趙德富。犧牲那一年,趙德福年僅20歲。
而趙爸爸此刻就跟在趙媽媽的身后,手里拎著好幾大袋子的東西。面對周圍人的詢問,趙爸爸有些怯生地說道:“這都是我娃兒愛吃的東西,我給他帶來咯。”
可是越著急越容易走錯路。面對烈士陵園里這一排排莊嚴而肅穆的墓碑,趙媽媽就像進了迷宮一樣,繞了幾圈都沒找到兒子的墓碑。
最終還是在別人的帶領下,趙爸爸和趙媽媽才看到了趙德富安眠的地方。
在看到兒子名字的那一瞬間,一路上都故作輕松的兩位老人忍不住潸然淚下。趙媽媽更因為情緒激動而暈倒過去。
趙德富,中國人民的英雄,也是老人最最珍愛的兒子。在闊別了28年以后,趙爸爸和趙媽媽終于再“見到”了自己兒子一面。

曲折的當兵路
1979年的一天,趙德富興沖沖地跑進家里,沖著自己的母親喊:“媽,我要去當兵!”
原本正在廚房燒火做飯的趙媽媽,聽到兒子這么大聲地呼喊,嚇了一跳。
還沒等趙媽媽反應過來,兒子就沖進了廚房,興奮地圍著母親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我今天在街上看到了征兵信息,我要去當兵!對越反擊戰你知道的吧,我要是當兵了,說不定就可以上戰場了!”
趙媽媽拉著已經比自己還要高出一個頭的兒子,坐在了旁邊的凳子上,語重心長地教導他:“保家衛國是好事,但是你這年齡太小呢,要不咱們過幾年再去?”
趙德富一聽這話就有點不樂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怎么可以因為自己年紀小就退縮呢?”
趙媽媽失笑:“不是讓你退縮,是你的年齡還小,夠不到人家征兵要求的年齡呢。”
趙德富聽后也不禁有些擔憂,畢竟上面要求的是18歲,自己確實還不到年紀。但是怎么可以因為一點點小挫折就臨陣退縮呢?給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建設之后,趙德富從母親手里接過去了各種證件,一口氣就沖到了征兵處。
沒想到,到了縣里武裝部的征兵處,武裝部的領導還是拒絕了趙德富的申請:“小同志,你這個年齡太小,還是要等到符合征兵要求的年齡之后,才能入伍的呀!”
趙德富聽到這個消息之后,只得垂頭喪氣地回到了家中。母親是最了解兒子的人,趙媽媽看到了趙德富的樣子,就知道了兒子的征兵一定沒通過。
這一次,趙德富也不跟母親打招呼了,徑直走進了自己的屋子里,躺在床上一句話也不說。
趙媽媽看著自己兒子垂頭喪氣的模樣,又心疼又好笑,只得下了一碗面條,端進了兒子的房間里。
“想要當兵,以后還有機會的。怎么能因為一次挫折,就停滯不前了呢?好好學習嘛,以后總還是有機會的。”趙媽媽端著面條站在了兒子的床前,輕聲細語地安慰著。

趙德富從裹得緊緊實實的被子里,彈出自己的腦袋,帶著一絲絲鼻音詢問母親:“我還有機會當兵嗎?”
趙媽媽坐在兒子的床邊,輕輕撫摸著他的頭發:“只要想報國,什么時候都不會晚,也一定有機會的!”
聽完母親的話,趙德富的心里才好受了一些。也是在那時,他就決定一定要好好鍛煉自己的能力,等到達到了征兵要求的年紀時,一定要順順利利地去當兵。
1984年的1月,這一年的趙德富終于有機會進入他夢寐以求的部隊,成為他一直敬仰的人民解放軍。
趙媽媽和趙爸爸前去車站送別兒子時,他們才真的有一種兒子已長大成人的感覺。原來,兒子已經這么大了,都已經能夠上戰場,保家衛國了!
“兒子,到了部隊里,一定要聽組織的話。要好好聽黨的話,要好好訓練,也要好好照顧自己。”趙媽媽拉著臨行兒子的手,叮囑了一遍又一遍。
就這樣,趙德富帶著父親和母親的囑托,來到了部隊。
到了部隊后,他時時刻刻都記得父母的教誨,認認真真訓練,時時刻刻遵守部隊里的一切指令。
立志上戰場的標兵
沒過多久,整個連隊的人都知道了趙德富,這個方方面面都可以稱得上標兵的人物。在日常訓練的時候,趙德富每一次都是第一個來到訓練場,又是最后一個離開的。哪怕是踢正步這樣的動作,趙德富也會一遍一遍地堅持練習,爭取做到了最好。
入伍三個月后,趙德富所在的連隊就接到了要參加老山輪戰的命令。趙德富聽說這個消息后,第一個跳了出來,要去報名。
和趙德富一樣大的年輕人,從小就是聽著革命先烈的故事長大的,他們對于自己的祖國都有著格外深厚的情感。當敵人企圖侵占祖國領土的時候,趙德富的心里充滿了憤恨,他恨不得立刻殺到戰場上。
可是趙德富沒有想到,可以上戰場的名單上居然沒有他的名字。
那天,剛剛訓練完的趙德富回到了宿舍,聽到幾個戰友們正在談論參戰名單的事情:“誒,你們聽說了沒,參戰名單出來了!可惜了,聽說咱們班的一個也沒有,就連趙德富也不在名單里......”
幾個戰友看到了趙德富一身汗地走進宿舍,當即制止了這位“爆料”的戰友,要他不要再繼續說下去。可惜這番對話還是被趙德富聽到了。
趙德富飛快地跑到了這位戰友身邊:“你說什么?沒有我的名字?為什么?”
戰友被趙德富一臉激動的模樣嚇到了,一句話也不敢多說了:“我,我什么都沒說!你聽錯了!一定是你聽錯了!”
沒想到趙德富一直追著問,到底為什么這樣說。最后一個戰友被纏得沒有了辦法,只能告訴他:“唉,不是說你訓練的不好,是咱們才入伍幾個月,現在上戰場有點早了些。”
趙德富聽到這個回答之后,只覺得自己像是被悶頭敲了一棍子一樣,難道自己就這樣沒有機會了嗎?他躺在自己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他實在不甘心自己沒有被選上,思來想去,他決定再給連隊寫一封信。
這是一封特殊的信,那是趙德富咬破了自己的手指寫下的血書。
他實在不知道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決絕和堅持,他一定要上戰場!這不僅僅是為了能夠實現他從小就打算保家衛國的夢想,更是因為國家需要有人沖上去。

第二天,這封血書就出現了連長的桌子上。連長在看到后沉默了許久,他震驚于趙德富的決心,最終決定批準他上戰場。
在那個年代中國的邊疆上,無數戰士們宣誓聲震天動地,他們站得筆直,身前掛著的是手榴彈,身后背著的是槍支彈藥。他們就這樣堅定地站在了祖國的邊疆線上,為了保衛祖國做好了一切獻身的勇氣。
當趙德富真正第一次來到了戰場上的時候,他才知道,原來戰場上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真正的戰場上,到處都彌漫著硝煙,空氣里飄蕩著時有時無的血腥氣。在戰場后方的衛生隊,那里躺滿了需要救治的戰士們。
但趙德富沒有害怕,他還是堅挺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注視著這一切。他明白,這里是戰場。是戰爭,就需要有人流血犧牲。
犧牲在了祖國的土地上
趙德富跟隨著部隊來到前線沒多久,就碰到了解放軍準備反撲越軍,奪回原本屬于中國的領土。
趙德富所在的部隊,在這場戰役當中的任務,就是進攻老山主峰西側10里處的一個高地。而趙德富所在的9班,則需要攻打高地一號哨位。
戰爭打響之后,趙德富才更深刻地明白了它的殘酷。高地之上是持有重型武器的越軍,轟隆隆地往下轟炸,一個又一個想要往上沖的戰士們接連倒下。
戰役打響沒多久,趙德富的副班長就中彈倒地。副班長倒下的那一剎那,所有跟在副班長后邊的人都忍不住呼喊出聲:“副班長!”
而回應他們的是副班長那一句:“向著勝利前進!”
班長是距離副班長最近的人,在看到副班長倒地的一瞬間,他便立即沖上去想要救人。可是彼時班長的大腿也被擊中了,他只得艱難地爬到副班長的身邊,想要為他止血。但無論他怎么用手按著副班長身上的傷口,鮮血還是不停地往外涌。
眼看著副班長的眼睛漸漸地睜不開了,班長焦急地呼喊在炮彈爆炸的聲音面前,顯得是那樣蒼白無力:“你把眼睛睜開,不要閉上!閉上就再也睜不開了!你睜開啊!”
可副班長的氣息越來越弱,任憑班長怎么呼喊他,副班長都發不出任何聲音。班長不顧自己受傷的大腿,想要將戰友往一邊可以隱蔽的地方拖過去。
正當班長帶著副班長艱難挪動的時候,“砰”的一聲,又一槍打在了班長的腿上。傷口加傷口,班長忍不住痛呼出聲。

趙德富看到班長痛苦的模樣,他就覺得自己心如刀絞,平時班長對自己是那樣的照顧,如今自己卻要看著班長在那里受苦。這簡直是比趙德富自己受苦還要難受,顧不上那么多了,他勇敢的沖上去想要將班長扛下來。
但是他沒有想到,在他沖到了班長身邊的那一瞬間,敵人的子彈就正中了他的頭部。伴隨著班長的一聲驚呼:“德富!”趙德富就倒在了祖國的土地上,再也沒有起來。那一年,他年僅20歲。
這個時候,大家才知道了敵人的意圖:用一個受傷但是活著的戰友做誘餌,讓后邊的解放軍前去營救這個受傷的戰友。而每一個沖上來的戰士,都會被越軍擊斃。
班長的雙腿不能動了,他只能艱難地爬到了趙德富身邊,緊緊地將這個勇敢的戰士,擁入自己懷中,仰天大哭。他親愛的戰友,再也回不到母親的身邊了!
戰友們被岳軍的火力壓制著,絲毫動彈不得,每一個往上沖的人都會中彈。為此,他們只能在另一旁的隱蔽處,默默為了副班長和趙德富抹眼淚。直到無后坐力炮摧毀了岳軍的火力點后,趙德富的戰友們才高喊著副班長的最后一句話:“向著勝利前進!”沖向了高地。
痛失愛子,父母痛徹心扉
這場戰役結束后,部隊通知了當地的武裝部,希望他們代為轉告趙德富的父母,他們的兒子英勇犧牲在了對越反擊戰的戰場。
母子連心,趙媽媽在看到縣里武裝部幾名工作人員來到自己家中時,她就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可是作為一個母親,她不敢說,更不敢想。
趙媽媽看著在自己面前幾度哽咽的工作人員,開始變得有些暴躁起來:“你們來,要說什么!是不是我兒子,是不是我兒子他怎么了!”
趙德富的父親看到自己妻子這個樣子,連忙上前將她拉到自己身邊,一臉不好意思地說道:“當媽的總是著急兒子,德富幾個月沒給家里來過信了,他媽媽有點著急。幾位同志,你們今天來,是怎么了嗎?”
旁邊一位男同志稍微堅強一點,他清了清嗓子說道:“趙德富同志,因為英勇作戰,犧牲在了對越反擊戰的戰場上了!”
聽到這句話后,趙媽媽一下子就跪倒在地,依偎在自己丈夫的懷里仰天大哭:“我的兒子啊!”
街坊鄰居聽到了趙家培養出來了這么一個優秀的兒子之后,又為趙德富驕傲,又心疼他的父母,都趕著去探望趙媽媽。但是趙媽媽在得知自己的兒子犧牲之后,就一病不起,躺在床上,吃喝都需要身邊有人照顧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軍隊原本派人來接趙德富的父母,前去參加兒子的追悼會。可是趙爸爸看著妻子病得起不來床的樣子,實在不忍心再將他帶到那么遠的地方,再經受一次打擊。
聽到趙媽媽不能去的消息后,部隊上過來的人都很惋惜,想要爭取趙德富的父親前去參加追悼會。但趙爸爸也只是擺擺手,表示自己不去了:“我和他媽媽相守20幾年,如今她病成這個樣子,我也不放心將她一人留在家里,我去那么遠的地方。要是我妻子再有個三長兩短,我實在是活不下去了。”
說完這句話,趙爸爸堂堂七尺男兒,在部隊派來的人面前還是落下了眼淚。但才剛流下幾滴眼淚,趙爸爸就又立刻控制好了自己的情緒,他說:“我兒子勇敢,我也不能丟了他的臉。男子漢大丈夫的,有啥好哭的,我不哭。我為他驕傲!”

就這樣,趙媽媽和趙爸爸都沒能參加自己兒子的追悼會。這也成了趙媽媽和趙爸爸心中永遠的心結,他們沒去過兒子的墓地,更不知道他葬在哪里。等到趙媽媽身體好了一些之后,也沒有機會去尋找自己的兒子了。
懷著這樣一份對兒子的思念,趙媽媽每一次吃飯的時候,總是會多擺出一副碗筷,空出一個位置,就當自己的兒子還在,沒有離開他們一樣。
2012年的清明節到來之前,通過各方的努力,趙媽媽和趙爸爸終于知道了自己的兒子,被葬在云南省麻粟坡烈士陵園。得知這個消息之后,趙媽媽顧不上自己有些虛弱的身體,當即就吩咐趙爸爸訂火車票,要前往云南,探望自己的兒子。
經過幾天的顛簸,趙爸爸和趙媽媽終于拎著自己給兒子疊好的紙錢,來到了烈士陵園當中。看著這一排一排莊嚴肅穆的墓碑,趙媽媽心里十分著急,她怎么都看不到自己兒子的墓碑。
尋找了好幾圈之后,趙爸爸和趙媽媽這才找到了趙德富安眠的位置。
在看到了墓碑上的三個大字之后,趙媽媽終于忍不住放聲大哭。而趙爸爸也一邊為兒子擺放供品,一邊念叨著:“我的娃,你怎么舍得讓我們白發人送黑發人,你怎么舍得把我們兩個撇下來啊......我的兒子啊!”
因為旅途奔波的勞頓和見到兒子墓碑之后過于激動,趙媽媽一時間竟暈倒在地。趙爸爸和隨行的幾位解放軍戰士趕忙將趙媽媽扶到了一邊,連喂了好幾口水,她才醒過來。
醒過來之后,趙媽媽拉著一直陪著她的一個解放軍戰士說道:“我有那么多年沒見過他了!這么多年,我幾乎天天半夜醒來睡不著,我夢見我的娃兒在夢里喊我。我見不到他啊......”
聽到這一句話,在場的所有人都忍不住潸然淚下。
在黨和各級政府的關照下,趙爸爸和趙媽媽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晚年時期的趙媽媽每天都要將兒子的遺像擦得干干凈凈,擺放在自己一眼就能看到的位置,她說總要看到自己的兒子才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