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國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而廣東是全國唯一的出生人口超過百萬的省份(105.2萬人),生育水平具備優勢,但從趨勢上看,人口自然增長率呈逐年下降趨勢,2022年僅為3.33‰。

  廣東人的生育觀出現了什么變化?由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湯捷牽頭,于6月5日-16日在全省開展《生育水平的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研究》以深入了解廣東人生育觀變化。據悉,此次調研依據廣東省第七次人口普查年鑒(2020)公布的相關數據選擇廣東省5市(廣州、江門、揭陽、韶關、茂名)11縣(區)專題訪談24場、297人,并對省內13039名育齡常住人口開展問卷調查。

21.png

  廣東人生育觀念有四大變化

  近日,該調研結果出爐,湯捷表示,總結起來,廣東人生育觀念有四大變化。

  一是1孩生育較晚,生育間隔處于合理區間。本次調查的育齡人群,生育1孩的平均年齡為26.88歲,生育2孩的為30.90歲。初婚初育平均間隔時間為1.37年,1孩與2孩之間平均間隔4.62年,2孩與3孩之間平均間隔3.16年。

  二是性別偏好明顯改變,生男生女順其自然。無論從民系(廣府、潮汕、客家、其他)角度還是城鄉(戶籍農業、非農業)來看,選擇“男孩女孩順其自然”的比例均超過60%,選擇生男或生女比例無差異均為30%以上。這表明廣東現階段育齡人群對于孩子的意愿性別偏好發生了較大轉變,傳統“重男輕女”的思想已弱化。

  三是想生2孩生育者占主導,超九成不想生育多孩。85.74%的受調查者想生1孩及以上,其中過半數(51.62%)的想生2孩,僅6.48%的受訪者想生3孩及以上;“00后”超過了三成(30.21%)不想生。在已育第1孩為男孩的受調查者中,想生2孩的比例(29.04%)低于第1孩為女孩的受調查者(32.34%)。在已育2孩的受訪者中,已有2個男孩的受訪者想生3孩的比例(5.33%)低于已有1男1女孩的(7.66%)和已有2個女孩的(12.33%)。學歷越高、年紀越輕,2孩及多孩生育意愿越低。

  四是培養成本過高影響生育。在無生育打算的受訪者中,71.33%認為經濟上負擔不起是主要原因,“養育孩子太費心”“沒人帶孩子”分別占到了43.31%、42.04%。接近四成(39.57%)的受訪者認為生孩子會影響個人事業發展。在訪談中發現,超過七成受訪者認為養育、教育成本過高阻礙其生育意愿;如果生育多孩,期望是1個男孩、其他是女孩,理由是男孩的教育成本較高、婚配成本還得父母考慮。

  情感慰藉成生育主要動機

  針對育齡人群愿意生育的原因,此次調查結果顯示:57.75%的受訪者選擇“增添生活樂趣”,50.57%的受訪者選擇“兒女雙全”,44.52%的受訪者選擇“順其自然(懷孕就生)”,37.94%的受訪者選擇“維系家庭”,32.08%的受訪者選擇“精神寄托”。

  值得注意的是,受訪者選擇“家庭養老需要”“社會責任”“長輩壓力”等的占比均不足兩成。由此可見,傳統的生育觀念已明顯淡化,情感慰藉成為生育的主要動機。

  湯捷表示,在生育觀的教育和宣傳方面,應當更多地從個體和家庭立場出發,側重生育價值宣傳,弱化數字概念,強調生育帶給育齡人口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生育可以帶來經濟保障、精神傳承”等觀念,“助推”生育意愿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