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考上國家“雙一流”“211工程”建設高校暨南大學,卻有81 人未報到或申請放棄入學。提出申請的同學還算不錯,講點道義,打個招呼“我不來了”!未報到的就太不講究了。不過,學生不講究,學校還是要講程序,媒體報道,近日,暨南大學宣布,無論打招呼與否,一個待遇,統一注銷其入學資格。一時,該事件引發熱議,有人說,這次事件,毫無疑問,又是張雪峰惹的禍。此事到底能不能怪張雪峰?

  從名單中被錄取的專業來看,基本上以冷門專業為主。比如張雪峰宣揚的天坑專業之“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張雪峰要打暈的“新聞學”,該校沒有多少人讀的包裝工程、翻譯、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國際商務,廣告學、商務英語、應用物理學、酒店管理、旅游管理、風景園林等。

  錄取了學生卻不愿意來,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生填報志愿時,看了張雪峰填報高考志愿的相關視頻,對冷門專業有所警惕,不去填報,奈何現行的志愿填報規則限制,沖沒有沖上去,保又沒有保住,填寫了服從調劑,被高校調劑到了冷門專業;二是接到錄取通知書后,學生對冷門專業的發展前景不看好,因此選擇放棄入學資格,情愿再當一次唐尚君。可見,現在的高中生,有多么的冷靜理智。

image.png

  這倒不能怪學生冷靜理智,張雪峰講天坑專業,忽悠了不少考生。學生讀了 4 年大學,最后都是要走向就業市場的,高校只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誰叫你設置這些低門檻的冷門專業?

  要解決這種高校尷尬的局面,高校在設置專業時應該充分考慮就業形勢和市場需求,以滿足社會對各個行業的人才需求。

  為了順應就業形勢,高校可以進行以下方面的努力:

  一是調整專業設置。高校應根據就業市場的需求和趨勢,調整現有專業的設置,瞄準市場需求,增設與就業市場緊密相關的新專業;打好提前量,培育 4 年后市場可能急需的專業。

  二是高校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高校可以與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根據企業的反饋和建議,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最好是和企業合作培養,讓大學生一畢業就有企業崗位。

  三是提供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高校可以加強對學生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提供更多的職業咨詢和就業信息,幫助學生了解就業市場的形勢和趨勢,為他們提供就業技能和就業準備方面的支持。

  四是強化實踐教學。高校可以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實踐項目,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和實踐,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和實際能力。

  總之,81 名學生放高校的鴿子,不能怪張雪峰,不能怪學生太冷靜理智,高校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高校應該根據就業形勢和市場需求,設置與市場需求緊密相關的專業,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提供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強化實踐教學,以培養更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幫助學生更好地就業。這樣何愁學生錄取了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