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七個月的寶寶就可以開始培養秩序感了。秩序對于幼兒來說是很重要的,家長不能認為孩子年齡小,不需要培養秩序感哦。為什么我會這樣說呢?

秩序感是我們周圍事物形態體現出的均衡、比例、對稱、節奏等因素,能帶給我們愉快、興奮、舒服的感覺。爸爸媽媽要順應寶寶與生俱來的秩序感,培養他們有序、合理的生活習慣,令他們在自己喜歡的環境中愉快的生活。

下面就來看看如何培養一歲七個月寶寶秩序感吧。

一歲七個月寶寶秩序感培養方法:

為寶貝留下整潔、規則、文明的第一印象。秩序既是自然界造化的和諧美,也是人類社會文明的基礎,寶貝的秩序感是天人合一的自然發展結果。如果寶貝經常感受的是井然有序的家庭環境,和和睦睦的人際氛圍,整潔規則的周邊小區,那么寶貝就容易形成追求文明、規則的美好心理。所以,從寶貝出生以后,父母就要為他留下整潔、規則、文明的第一印象,為他的心靈鋪上一層最佳底色。

在寶貝產生秩序感的第一時間培養他的規則意識。秩序感一旦形成,就讓人產生身心愉悅的美感。父母要在寶貝產生秩序感的第一時間培養一系列良好行為習慣,幫助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例如,進門就換拖鞋,上床上沙發要脫鞋,吃飯要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搖不晃,每個玩具放在固定的“家”里,紙屑垃圾放在垃圾箱里……第一時間的教育只是一兩句話就奏效,否則寶貝很快會接納了雜亂無章的“秩序”,那時費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必有好的教育效果。

改良寶貝的秩序感并培養靈活變通的性情。多納塔·艾申波茜博士在其名著《小腦袋大世界》中有一個觀點:“能與持有不同整潔觀的人共同生活也是一種生存能力。”這就說明不管是寶貝還是成人,成熟的秩序感需要一定的靈活與變通性。如果不分場合地用自己的秩序觀強加在別人身上,秩序的和諧美就會大打折扣,就好像元元引起客人阿姨的尷尬場面。如果父母意識不到孩子秩序感的刻板性,就可能事事順著孩子,使他形成任性、執拗的個性。因此,父母要多帶寶貝出起走走,感受不同環境中的人與物,幫助寶貝認識到別人的“秩序”和自己的“秩序”可以不同,使他學會把“自我”與“他人”區別開來。觀察發現,生活在家庭成員比較多的寶貝、喜歡跟人打交道的寶貝性情比較隨和,這與他們常常見識不同事物和人物的“秩序”有很大關系。

耐心培養寶貝歸置秩序的技能。寶貝天生愛好秩序,并特別渴望自己動手歸置秩序。但由于寶貝的身心發育有限,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出現南轅北轍的效果。比如,本想幫收拾碗筷,卻把水灑了滿桌;本想幫忙擦地,卻把地面搞得更臟;本想收拾玩具,卻讓玩具分了家。這時,父母不要覺得寶貝“礙事”或“笨手笨腳”,只要他自己愿做,就讓他做,哪怕事后你還得重新收拾整理。

為寶貝示范一半并把另一半留給他做。寶貝由于經驗不足可能做得不恰當,父母可示范其中的關鍵環節,以便寶貝模仿,其他環節則啟發寶貝自己動腦筋,他想得慢也不要著急,做得不對也沒有關系。留出一定的時間動動腦筋,大膽嘗試一下,寶貝的能力就會漸漸提高。

一歲七個月的寶寶,媽媽要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孩子秩序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