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積是一種在1-5歲兒童中常見的病癥。這種病癥通常是由于乳食無度,脾胃虛寒等引起的。患兒通常會出現面黃肌瘦,頭發稀疏,性格暴躁易怒等癥狀。如果孩子得了疳積,并且沒有及時治療,那么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將會造成極大的威脅。那么,如何檢查和診斷孩子的疳積呢?

孩子的面色可能萎黃或蒼白,情緒容易激動,飲食不振,身體消瘦,皮下脂肪減少,肌肉松弛,頭發干枯,體重可能不增或減輕,甚至智力可能會有所遲緩,可能會出現水腫和夜盲等癥狀。此外,孩子還可能伴隨有其他慢性疾病,化驗檢查時,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血色素和血紅細胞減少,以及血漿蛋白降低。

疳積的表現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疳癥,另一種是積滯。疳癥的癥狀包括:飲食異常,大便干稀不調,或脘腹膨脹等明顯脾胃功能失調者;形體消瘦,體重低于正常平均值的15-40%,面色不華,毛發稀疏枯黃,嚴重者干枯贏瘦;兼有精神不振,或好發脾氣,煩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癥;有喂養不當或病后飲食失調及長期消瘦史;因蛔蟲引起者,謂之“蛔疳”,大便鏡檢可查見蛔蟲卵;貧血者,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減少;出現肢體浮腫,屬于營養性水腫者,血清總蛋白量大多在45g/L以下,血清白蛋白約在20g/L以下。

另一種是積滯,它的特征包括:不思飲食,食而不化,腹部脹滿,大便溏泄或便秘;可伴有煩躁不安,夜間哭鬧或嘔吐等癥;有傷乳食史;大便化驗檢查可見不消化食物殘渣及脂肪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