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需關注寶寶學走路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當寶寶搖搖晃晃地邁出第一步時,父母們往往既期待又緊張。在學習走路的過程中,只要父母在幾個方面多加注意,一般不會出現什么問題。寶寶剛學走路時的注意事項:
1、注意時機 嬰兒動作發展的基本順序是:頭、肩、胳膊、腰、腿、腳。大約7、8個月的時候,嬰兒可以坐起來,一旦能坐起來便開始有爬行的意識。但也有的寶寶跳過爬行直接能扶東西站起來。從發育過程看,爬行并不是站立行走的前一個階段。由扶著東西能夠站起來到能夠扶著東西走路的過渡比較快,大多數寶寶在9-12個月開始邁出人生的第一步,1周歲后基本能單獨行走。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寶寶到1歲6個月還不能單獨行走,寶媽們就需要帶寶寶接受醫生的診查,明確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寶寶還沒有到達學走路的年齡,而且本身也缺乏走路的意愿,那就不能強迫寶寶去學走路,否則很可能對肢體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2、注意走路姿勢 在學走路的時候,寶寶由于下肢尚未發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現不正確的走路姿勢,但大多數都屬于正常現象。隨著寶寶逐漸成長,大多會慢慢自行調整,恢復正常的走路姿勢。但寶媽們在寶寶走路出現錯誤姿勢的時候要及時糾正,兩腳要朝前,不要向外,也不能向內,這樣會形成內八字腳或外八字腿,很容易摔倒,而且極不雅觀。
3、注意安全 寶寶學會走之后,媽媽作為寶寶的守護天使,一定要及時為寶寶清除身邊的安全隱患。不要讓寶寶遠離你的視線;要避開濕滑的地面,注意路上的障礙物;小心家具邊邊角角的潛在危險;尖銳物品、器具盡量放置到寶寶夠不著的地方,藥品或細小用品也要妥善藏好;容易拉下的蓋布、桌布上不要放置其他物品,以免寶寶將兩者同時拉下而被物品砸傷;在寶寶行走之時不要喂他食物,以免嗆住喉嚨;消除室內可能躲藏的地方,把櫥柜門鎖好,以防孩子進到里邊,把自己鎖在里面;房門上的玻璃不要過于明亮,以防孩子撞在上面,可以在玻璃上貼上塑料膜或彩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