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第六屆紅房子論壇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國際婦產科論壇上,紅房子院長徐叢劍教授帶來權威說法,每個孩子間隔2-4年之間,對孩子成長、乃至產婦生育都有好處。

我國全面二孩政策推出后,總和生育率仍未達到飽和。徐叢劍說,總和生育率2.1是最為理想的狀態,目前仍是1.3-1.4,長期如此勢必會導致人口縮減。許多人比較“近年元旦春節新屬相寶寶少了”,專家對此表示,“這并沒有意義,育齡人口高峰期時,出生人口多,相形之下,這幾年育齡人口相對低峰,出生人口勢必也會少。”

“放開三孩”后,總和生育率還是有可能達到2.1的。這需要完善一系列支持政策,同時努力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培養正確的生育觀。何為正確生育觀?徐叢劍表示,人的幸福感源于責任感,這其中包括家庭責任感、未來責任感,往遠了說甚至還有民族責任感與國家責任感。

以前,我國強調晚婚晚育,時至今日,婚育年齡不斷向后延遲。專家直言:適齡婚育的概念,還應多加強調,鼓勵年輕人適當的年齡做適當的事情。

適齡生育目前看來是處于23-30歲之間,女性35歲以后生育能力呈“折棍式”下降,因此建議有多胎考慮的夫妻未雨綢繆。每個孩子間隔2-4歲,孩子交流起來更為方便,育兒成本也相對可以低一些。專家同時澄清,產后抑郁與生幾個孩子關聯不大。

徐叢劍強調:生育與其他事不一樣,它是有“時效性的”。醫學上超過 35 歲的孕婦稱為“高齡孕婦”。之所以這么劃分,是因為超過 35 歲懷孕,無論是孕婦還是胎兒,各方面風險都明顯增高。高齡孕婦除了染色體異常的風險增加以外,發生各種妊娠合并癥概率也會上升,例如,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壓,流產、早產、死胎等,剖宮產的概率也會增加。

但需要提醒的是,這一概率增加是漸進性的,并不是 35 歲以后一下子明顯出現拐點。如果不抽煙,不酗酒,飲食健康,保持鍛煉,體重在正常范圍之內,發生合并癥的風險也會隨之下降。

專家最后表示,高齡生子雖然風險高了,但也沒想象中那么可怕,根據高齡孕婦在妊娠期及分娩期的特點,做好孕期保健和監護,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