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養中腹瀉現象解析:嬰兒腹瀉與母乳喂養的探討
嬰兒腹瀉是常見現象,但寶寶吃母乳為何也會腹瀉呢?嬰兒吃母乳腹瀉是否正常?當寶寶出現母乳性腹瀉時,我們應該如何護理?
寶寶吃母乳腹瀉的原因可能有兩種。一是前列腺素E2在母乳中的含量較高,它主要促進小腸平滑肌的運動,催生水分,增加電解質的產生,這可能導致寶寶排便次數增加,使便便變得稀溏。二是乳糖不耐受,即嬰兒體內缺乏乳糖酶,無法吸收母乳中的乳糖,導致腹瀉。
那么,寶寶吃母乳腹瀉是否正常呢?這需要根據寶寶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況來判斷。如果寶寶的精神狀態良好,食欲正常,生長發育正常,那么這就是正常現象,家長無需過于緊張。但如果寶寶出現哭鬧、尿少或無尿等脫水癥狀,同時伴有精神不振,此時應立即就醫治療。
那么,寶寶母乳性腹瀉應該如何護理呢?首先,不要放棄母乳喂養。此時,媽媽可以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多吃一些少油少上火的食品。在喂食母乳或奶粉時,要注意避免喝上面的浮油,因為浮油容易導致寶寶腹瀉。如果寶寶喝的是奶粉,一定要按照說明書調配濃度,不要過濃,也不要過淡。
對于乳糖過多引起的寶寶腹瀉,建議給寶寶添加一些去乳糖輔食,如豆漿。將100毫升鮮豆漿加入5克葡萄糖代乳,腹瀉即可停止。但豆漿不宜長期單獨應用,應逐步增加魚蛋白的攝入。180毫升米湯沖調5克魚蛋白,一般嬰兒每日喂哺3頓。這些方法通常適合2-3歲的寶寶。
需要注意的是,寶寶腹瀉治療后,病情好轉后,也不能立即恢復到原來的飲食,應逐步添加,以免再次引起腹瀉。媽媽應縮短每次哺乳的時間。如再次發生腹瀉,治療將更加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