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發燒處理指南:找出病因至關重要
首先,我們要明白,新生兒第一次發燒是每個寶寶都必須經歷的過程,這是由母體免疫向自身免疫轉變的適應性反應,對建立自身免疫系統至關重要。因此,大部分新生兒發燒的時間都集中在斷奶后的一段時間內。在純母乳喂養的新生兒中,是不會出現發燒現象的,因為母乳中含有寶寶所需的抗體。
然而,當新生兒第一次發燒時,我們需要明確發燒的原因。發燒的原因除了生病感染,還有可能是長牙、幼兒急診或接種疫苗。長牙引起的發燒通常是低燒,伴隨的癥狀是寶寶大量流口水,這是很容易區分的。幼兒急診在臨床上是一種馬后炮的診斷,血常規檢查中基本是病毒感染,而且一定是燒退疹出,基本是高燒39度以上,連燒三天,退燒后才會出現全身大面積的玫瑰樣疹子。接種疫苗后的發燒通常是中低燒,很少會出現高燒情況,需要根據具體癥狀進行判斷。
處理新生兒第一次發燒的方法是:首先,小寶寶在不超過38.5度的發燒時,可以采取物理降溫的方式,如用25%-50%酒精擦浴、頭部冷敷、濕敷、溫水擦拭等方法,如果是平常熱愛洗澡的寶寶,可通過洗溫水澡的方式進行全身降溫。需要注意的是,小寶寶在剛退燒時,身體還是處于耗能狀態,必須進行保暖工作,切勿因為剛退燒的機體免疫力降低而造成二次受涼。
其次,如果物理降溫無效,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確認感染的類型,再采取措施。如果是細菌性感染,適量的抗生素是必要的。如果是病毒性感染,但體溫很高,伴隨寶寶精神不好,可以采取服用退燒藥治療,避免高熱驚厥。
最后,大部分新生兒第一次發燒都是在半夜,所以家里常備基礎的退熱貼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