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根據其起因和程度,可以分為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和溶血性黃疸等。不同類型的黃疸對孩子的健康影響很大,因此家長需要了解黃疸的分類和治療方法。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出生后幾天的常見癥狀,通常會在出生后的2-3天內自然消退。病理性黃疸和溶血性黃疸則需要在醫院進行特殊治療。

通常,黃疸值以血清膽紅素為參考指標。對于足月的寶寶來說,只要血清中膽紅素值不超過12.9mg/dl,就是正常的。早產寶寶血清中膽紅素值不超過15mg/dl也是正常的。

如果不及時治療黃疸,對孩子的影響很大。黃疸可能導致神經功能損害,對聽力、視力產生影響,嚴重時可能引起膽道系統發育畸形,危及生命。因此,新生兒黃疸值偏高時,應早做處理,以免給家庭帶來悲劇。

生理性黃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消退。對于足月寶寶,黃疸通常在出生后的2-3天內出現,4-5天后達到高峰,之后逐漸消退。對于早產寶寶,黃疸值一般不超過4周。

病理性黃疸的確認需綜合考慮患兒是否是正常新生兒還是早產兒。如果在出生后的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且足月寶寶的黃疸值超過12.9mg/dl,早產寶寶黃疸值超過15mg/dl,且每天血清總膽紅素上升以5mg/dl上升,基本可以診斷為病理導致的黃疸。此時,應積極治療,以免出現難以預料的后果。

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方法主要有光照療法、藥物治療和換血療法。光照療法是最常見的治療方法,降低血清中膽紅素。藥物治療主要是靜脈注射白蛋白和丙種球蛋白,肝酶誘導劑也可用于治療。換血療法主要針對黃疸嚴重遲遲降不下來的情況,通過換血治療可以防止膽紅素腦病。

總之,檢測黃疸對患兒健康具有重要意義。若黃疸值過高,需及時治療,避免出現嚴重后果。在治療過程中,需密切關注患兒黃疸值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