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時期,許多孩子可能會患上一些奇怪的疾病,比如一些孩子可能患有汗癥,尤其是在入睡時,這種情況更為明顯。下面,八寶網的小編將詳細介紹小兒汗癥推拿按摩方法以及寶寶汗癥推拿是否有效。

小兒汗癥推拿按摩方法: 1、補脾經:100次,位置:拇指末節羅紋面。手法:旋推或將患兒拇指屈曲,循拇指橈側邊緣向掌根方向直推為補,稱補脾經;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脾經。補脾經、清脾經統稱推脾經。 2、清肺經:100次,位置:肺經位于無名指掌面。手法:左手握住孩子的任何一只手,讓他的手心向上,您用右手大拇指的螺紋面,從寶寶無名指的指尖向指根方向為補,稱補肺經。從指根向指尖方向推為清(末端螺紋面),稱清肺經。 3、運內八卦:100次,位置: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橫紋約2/3處為半徑,畫一個圓,八卦穴就在這個圓上。稱為運內八卦。手法:用大拇指或食、中指指尖輕輕的由乾卦起,以順時針的方向推運至兌卦止,周而復始畫圈,手法力度一定要輕。 4、搗小天心:30-50次,位置:掌根大小魚際交接處的中點,屬點型穴位。手法:媽媽左手托小兒左手,以其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關節背面搗穴位。 5、按揉百會:位置:位于人體的頭部,頭頂正中心,可以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來簡易取此穴;或以兩眉頭中間向上一橫指起,直到后發際正中點。手法:按揉孩子的百會穴。 6、捏脊:手法:孩子俯臥,背部裸露,涂抹適量滑石粉,用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對準食指前半段,然后頂住患兒皮膚,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同時向上捻動,自尾椎兩旁(即脊柱兩側)雙手交替向前推動至大椎穴(脖后突出位)兩旁;捏兩遍;捏三體一。

寶寶汗癥的原因: 小兒汗證,應分清生理性汗出和外界因素導致的汗出兩種情況。生理性汗出多指小兒入睡時常有微汗出,其他無不適,視為常態。外界因起的汗多,是指因天氣炎熱,衣被過暖,乳食加劇等均可導致汗出,亦不屬于病態。小兒汗證,多屬西醫學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及結核感染,也常以多汗為主癥,臨證當注意鑒別,及時明確診斷,以兔貽誤治療。

小孩汗癥食療方法: 浮小麥大棗湯【組成·用量】浮小麥30克,糯根15克,女貞子10克,五味子5克,大棗5枚。【烹調·食法】糯根洗凈,大棗去核。上料同放入鍋內,加清水3碗,慢火煎成大半碗,分2次飲用。每天1料,可連服3~5天?!咀饔谩筐B陰健脾,止盜汗、自汗。

寶寶汗癥推拿按摩方法:提高療效與舒適度的實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