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尊帶著女兒Neinei在《爸爸回來了》節目中出現的畫面,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羨慕。尤其是他們在用餐時的畫面,吳尊對Neinei無微不至的關懷,讓網友們感受到了他的父愛。然而,也有一些網友擔心吳尊是否過于溺愛孩子,特別是在吃飯的時候,吳尊都會把關Neinei的食物。然而,從去年《爸爸去哪兒》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Neinei并沒有養成公主病,反而擁有公主般的命。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訓練孩子的咀嚼習慣呢?首先,我們需要明白咀嚼是需要學習的,而不是天生就會的。正確的咀嚼方法對寶寶的下頜骨和面部肌肉的發育至關重要。一般來說,只要寶寶有上下咬合的動作,就說明他們的咀嚼食物的能力已經初步具備。

6到8個月是訓練嬰兒咀嚼和吞咽能力的最佳時期,也就是所謂的敏感期。此時,我們需要及時給寶寶添加輔食。8到12個月是寶寶發展咀嚼和吞咽技巧的關鍵期,但此時寶寶還不能完全將食物嚼碎,父母需要及時進行針對性的鍛煉。

寶寶咀嚼和吞咽能力的訓練技巧,可以從這個階段開始。當寶寶能熟練地吸吮和吞咽液體食物時,我們可以從4到6個月開始,讓寶寶嘗試吃一些泥糊狀的食物,以鍛煉他們的口腔動作。輔食的形態可以有多種選擇,如米粉糊、菜泥、果泥、磨牙餅干等,我們需要根據寶寶的需求來選擇合適的輔食。

當寶寶長到6個月左右,我們可以準備一些小牙餅,讓寶寶自行抓握、塞進口中,以幫助寶寶訓練手眼協調的能力。過了1歲,寶寶已經可以處理一些成人化的食物,同時也越來越善于利用牙齒。此外,寶寶在這個階段也有不錯的模仿能力,父母可以經常做示范動作,提醒寶寶要把食物咬一咬、嚼一嚼,以幫助寶寶順利轉換到一般的正餐食物。

大約到寶寶1歲半左右,他們就可以完全提供和大人一樣的食物了。我們還可以讓寶寶自己吃飯,這不僅可以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同時也可以鍛煉他們的感覺器官,是非常有益的。

總的來說,讓寶寶自己吃飯是非常重要的。當寶寶能熟練地掌握這些技巧后,他們不僅可以更好地咀嚼食物,同時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食物,更好地享受食物。而這一切,都是從讓寶寶自己吃飯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