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誤食姨媽避孕藥導致性早熟,家長該如何防范?
一位三歲女孩突然出現了月經、乳房增大、乳暈發黑等性早熟的征兆。在省人民醫院,醫生解開了孩子早熟的“謎底”:原來是孩子偷吃了大人的避孕藥。醫生提醒,現在的孩子接觸激素的機會很多,包括飲食、環境、化妝品,孩子性早熟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家長要引起重視。
最近,杭州的劉先生和妻子發現女兒雯雯換下的內褲上有血跡,孩子的下身也在出血。夫妻倆一下懵了,孩子的下身怎么出血?他們擔心孩子遭到了壞人的性侵犯,但很快排除了這個可能性。他們發現孩子的乳房明顯增大,乳暈發黑,出現發育征兆。他們趕緊帶女兒到省人民醫院,看兒科性早熟、矮個子門診。雯雯的身體變化,再加上來月經,醫生診斷孩子是典型的性早熟。醫生排除了腦腫瘤等致病因素。
醫生提醒家長觀察孩子近段時間的行為,看有沒有什么反常行為。孩子的性早熟“謎底”終于被解開了。原來,7月初,雯雯曾經跟姨媽生活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姨媽服避孕藥時,被孩子看見了,好奇地問姨媽在吃什么。姨媽不曉得怎么跟孩子解釋“避孕藥”,就隨便說了句,“好東西”。孩子也吵著要吃,孩子姨媽說了句“不給你吃”,就把避孕藥往抽屜里一放,沒當回事。可沒想到,孩子心里卻一直惦記著這好東西。趁大人沒注意,她偷偷找出了“好東西”。事后,姨媽清點,放在抽屜里的避孕藥少了四五顆。經過耐心詢問,雯雯最終承認,自己偷吃了“好東西”。
省人民醫院兒科羅曉明主任醫師診斷,“雯雯的性早熟,罪魁禍首就是誤食了避孕藥。”口服避孕藥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誤服一定劑量后,孩子會出現假性性早熟。臨床上,孩子會出現乳房發育,乳房隆起,乳頭、乳暈出現色素沉著。“當藥物被機體自身代謝清除后,外源性性激素濃度下降,孩子陰道出現撤退性出血,家長就誤以為是月經初潮了。”
孩子接觸激素的機會太多了。不過,盆腔B超顯示,孩子的子宮雖有增大,卵巢卻仍處青春前期狀況。“過段時間,孩子增大的乳房就會退縮到發育前的狀態。這種情況,無需特殊診治,觀察一段時間就可以了。”專家認為,導致兒童“性早熟”的緣由主要有兩個:其一是視聽產品中“兒童不宜”的情愛鏡頭,以及整個社會的“泛情愛化”資訊;其二是不當的喂養方式。兒童性早熟可使兒童產生心理行為和體格發育兩方面的危害。患兒可能因自己在體型、外表上與周圍小伙伴不同,而產生自卑、恐懼和不安。
專家提醒家長,不要給孩子吃反季節的水果和蔬菜,這些蔬果中不少是用激素催熟的。有些動物飼料的添加劑中也含有激素,被飼養的動物體內會有激素殘留,孩子吃了這樣的肉制品,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激素會蓄積在動物的性腺等內分泌腺體,最好別給孩子吃動物內臟。”
一些孩子不愛吃飯,家長就給孩子買增強食欲的保健品,“但很多增加食欲的保健品都含激素成分,長期服用會引起孩子性早熟。”而肥胖兒也是性早熟的高發群體。醫生還碰到過這樣的案例,女孩子在偷偷使用媽媽的豐胸霜后,導致性早熟。羅曉明說:“避孕藥、豐胸霜這種東西,家長一定要保管好,別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
另外,家長也要了解孩子可能接觸激素的各種途徑,盡量避免讓孩子接觸激素。性早熟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逆的,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