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服用中藥需注意,考慮到其體質、體重、年齡、身高及疾病狀態的差異,藥方和劑量都需要相應調整。對于有肝腎功能問題的寶寶,不宜直接給予中藥,必須由專業醫生開出處方。中藥治療寶寶疾病的效果明顯,如感冒、過敏及腸胃問題等。由于1-6個月大的嬰兒仍具有來自母體的抗體,患病機會較小,6個月后抗體逐漸減弱。進入幼兒園后,環境復雜,易增加感染病菌的機會。

寶寶服用中藥時,要注意以下三點:1.根據醫囑控制適當水量,避免過多或過少,并以湯匙喂食;2.中藥藥粉不應加入水以外的飲料(如牛奶、果汁等),以免吸附藥性,甚至導致寶寶抗拒喝奶;3.當寶寶6個月后開始吃輔食時,可在一湯匙麥粉中加入藥粉后加水,攪拌成易入口的糊狀,便于寶寶食用。

中藥的藥性溫和,非常適合寶寶服用,特別適用于1-6個月的嬰兒。由于嬰兒的消化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應以性平、味甘的中藥材為主,如黃耆、紅棗、枸杞、山藥等。中醫師通常會根據寶寶體質選擇適當的藥物,而家長可能在日常食物上給寶寶食用過于溫燥或寒涼的食品。

寶寶服用中藥有哪些好處?中藥的藥性溫和,針對寶寶體質施藥,溫和的藥性對寶寶身體的刺激相對較小。而西藥的藥性偏冷,如類固醇,對寶寶的刺激性較大。但中藥需要長期服用,溫和的藥性,加上副作用小,對寶寶身體的刺激也較小。

含有中藥成分的用品是否適合寶寶?中藥的爽身粉所使用的藥材成分穩定溫和,給寶寶使用的效果不錯。但有些家長可能會給難以入睡的孩子服用安神的藥粉,讓寶寶晚上可以安眠,但其藥粉內往往含有鉛、汞、磺胺劑等重金屬,可能導致中毒。

民間偏方是否可信?在給寶寶服用中藥的家長中,有一些可能是沒有帶寶寶給專業的中醫師看診過,只是聽街坊鄰居說某藥材對某癥狀有效,或是從某處得到來路不明的藥方就抓藥給寶寶吃,這樣服用中藥的方式并不適合。雖然中藥藥性溫和,但仍需要根據體質下藥,否則可能會有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