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限制糖的攝入頻率而非糖的攝入量呢?首先,糖對人體的健康有著重要意義,然而,過分限制兒童糖的攝入,可能會影響他們的發育,特別是對于嬰幼兒時期的神經發育和大腦發育,因此我們需要保證糖的攝入量。

其次,糖果等零食對牙齒的傷害主要源于頻繁食用零食,這會使口腔長時間處于酸性環境。長期如此,會增加齲齒發生的幾率。口腔處于酸性環境的時間長短,取決于我們攝入食物的頻率,而非食物的攝入量。

因此,香港的一些幼兒園采取了一種“黃布袋”的方式,幫助兒童預防齲齒。幼兒園為每個孩子發放一個黃色的小布袋,當孩子想吃糖時,就將糖放入布袋中;想吃餅干,就將餅干放進去,然后集中一起食用。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營養需求和需要,又減少了他們吃零食的次數,從而預防牙病。

在日常生活,家長可以借鑒這樣的做法,減少孩子吃零食的數量,并在孩子吃完東西后,及時為他們漱口,有條件的話還可以讓他們刷牙,盡量保持口腔環境的衛生。

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預防齲齒:

一、合理飲食:母親孕期及嬰幼兒時期的合理膳食對兒童牙齒生長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發育良好的牙齒硬組織具有天然的抵抗齲病發生的能力。此外,應盡量少吃糖原性食物。

二、使用含氟牙膏:氟可以增強牙釉質的抗酸能力,降低菌斑中的酸性產物。含氟牙膏是重要的氟載體,適量的氟可以有效預防齲壞的發生,過量的氟則會造成牙釉質發育障礙。對于1~5歲的孩子,建議使用含氟量500ppm(mg/l)的牙膏,6~11歲的孩子可以使用1000ppm的含氟牙膏,大于11歲的孩子可以使用1500ppm的含氟牙膏。

三、適時窩溝封閉:3~4歲是兒童乳磨牙窩溝齲的高發期,3歲時應對乳磨牙窩溝進行充填,尤其是乳前牙有患齲的兒童。6歲和12歲分別是第一、二恒磨牙的萌發期,此時進行窩溝封閉,可以收到明顯的防齲效果,對于有乳牙患齲病史的兒童更是如此。

四、養成刷牙、漱口等口腔衛生的好習慣: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可以去除口腔內殘留的食物碎屑、牙面軟垢及細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齲病滋生地,從而降低齲病風險。齲病是多因素疾病,單一的措施并不能完全預防齲病的發生,需要將上述四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