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患上新生兒敗血癥,可能出現的癥狀及護理方法
新生兒敗血癥是一種由各種細菌侵入血液循環并在其中繁殖,進而引發全身性感染的疾病。這種疾病對孩子有著極大的危害,因此,預防新生兒敗血癥顯得尤為重要。一旦新生兒敗血癥發病,需要及時發現并治療。那么,新生兒敗血癥有哪些早期的癥狀可以警示家長及時就醫呢?又該如何預防新生兒敗血癥呢?
新生兒敗血癥的早期癥狀包括:1、吃奶減少吸吮無力:新生寶寶吃奶量明顯減少,吮乳時間短而且無力,吃奶時容易嗆奶,好像不懂得饑餓。2、哭聲低微如"貓叫":敗血癥的寶寶常不哭鬧,或只哭幾聲就不哭了,而且哭聲低微。3、體溫不升,手足發涼:新生兒患敗血癥時,體溫很低,測體溫時在35.5℃以下,寶寶手足會發冷。4、全身軟弱四肢少動:敗血癥的寶寶四肢及全身軟弱,拉伸上肢,也沒有明顯的屈曲反應,一松開寶寶的手,他的上肢會自然墜落下來,也不會抓緊媽媽的手指,而且四肢很少活動。5、反應低下、昏昏欲睡:敗血癥的寶寶在受到刺激時,反應能力低下,不會做出適當反應,例如驚醒、注視、微笑等,會表現得精神萎靡或昏昏欲睡。6、黃疸不退或退而復現:正常生理性黃疸應該逐步消退,新生兒敗血癥時生理性黃疸持續不消退,反而加劇,或黃疸消退后又出現黃疸。7、體重不增:敗血癥的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會超過正常范圍,在體重增長期體重也不增加。8、休克:面色蒼灰,皮膚花紋,血壓下降,尿少或無尿。

為了預防新生兒敗血癥,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圍生期保健。對孕婦定期作產前檢查,分娩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對胎膜早破、宮內窒息或產程過長的新生兒應進行預防性治療,對有感染與發熱的母親應用廣譜、通過胎盤屏障的抗生素,為窒息過的新生兒的復蘇盡量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2、對高危兒加強監測。可能發生敗血癥的高危新生兒應嚴密監測,注意觀察新生兒面色,吮奶,精神狀況及體溫變化。3、做好皮膚、黏膜護理。應特別注意保持口腔,皮膚,黏膜,臍部的清潔,避免感染或損傷,不要挑"馬牙",割"口腔脂肪墊",不要用粗糙不潔的布巾擦洗新生兒口腔,以免損傷口腔黏膜,如有感染性病灶,應及時處理,并應用適量抗生素預防感染。4、正確護理寶寶小肚臍,新生寶寶出生后要每天檢查臍部,保持臍部清潔干燥,不要受尿便污染,可以用75%酒精棉棍擦臍根部。臍帶脫落后,臍凹可稍有分泌物或表現濕潤,此時,仍可用酒精消毒。切勿撒消毒粉、未經消毒的草藥、痱子粉等,以防感染。臍部皮膚紅腫或去除臍窩痂皮后有膿性分泌物,臍部分泌物有臭味,要及時帶寶寶看醫生,因為除局部消毒、清洗外還需用抗生素治療。5、細心護理寶寶皮膚,寶寶新陳代謝快,易出汗,又加上臀部皮膚易受尿便的污染,因此,媽媽要注意寶寶的皮膚護理。每天給寶寶洗澡;便后及時更換清洗小屁屁,更換尿褲;如果寶寶皮膚有紅疹,要及時治療,防止感染;給寶寶穿的小衣服要經常清洗晾曬。
新生兒敗血癥的影響是全身性的,由于新生兒期免疫功能尚不成熟,體內的屏障功能尚不完善,細菌容易在全身擴散。當細菌通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時,則可引起化膿性腦膜炎,使病情加重、兇險。因此,做好圍生期保健對孕婦定期作產前檢查,分娩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對胎膜早破、宮內窒息或產程過長的新生兒應進行預防性治療,對有感染與發熱的母親應用廣譜、通過胎盤屏障的抗生素。對有窒息的新生兒的復蘇盡量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