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老太冒死做試管,成功生下雙胞胎女兒,11年后卻后悔了……_58360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7月10日訊
(見習記者 高宇琪 通訊員 李成修 王婧) 為向廣大市民科普試管嬰兒取卵日的流程及注意事項,煙臺毓璜頂醫院生殖醫學科開辦“探秘試管嬰兒取卵日”線上公益直播課,葛娟醫生進行線上講解,為關注該項目的市民講解試管嬰兒取卵日。葛娟醫生告訴大家,在取卵開始之前首先需要夫妻雙方做好充足準備,“家中注意事項分為三項:首先夫妻雙方在取卵日前都要洗澡,保持會陰部的清潔;第二點是在手術前一天晚上的10:00之后禁食禁飲,非麻醉者在空腹抽血后才可以進食,而麻醉者應該空腹到術后清醒。進食則以清淡易消化為主,不要喝太多水,豆漿和米湯等,防止術中膀胱沖盈;還有就是夫妻雙方都不要忘記帶好各自的身份證、病歷和就診卡。”
經過前期的準備,終于迎來了取卵日,那么大家該做什么呢?葛娟醫生為大家制作了簡潔清晰的取卵日流程圖,圖中顯示:第一步在五樓病房抽血B超,第二步在手術室沖洗取卵,第三步術后回病房,由護士講解注意事項,第四步護士取出紗布,第五步觀察確認無不適現象,可以離開病房。
接下來葛娟醫生就取卵日流程為大家進行了更詳盡的介紹。值得注意的是,“取卵放胚時均不需要掛號取卵,但是需要前一日在一樓檢驗科打印取卵日化驗條碼。取卵日6:30前攜帶抽血條碼到五樓病房做抽血和B超,到手術室進行陰道沖洗。護士將會為您安排取卵日床位,如果有特殊情況可能會臨時調整。所有的個人物品一律入柜,貴重物品交由男家屬隨身攜帶。換手術衣時不需要穿內衣內褲及襪子,可自備大塑料袋盛放。不要化妝,并摘掉所有的首飾、眼鏡和活動性的假牙,卸掉指甲油,穿平底易穿脫的鞋子。男方攜帶本人身份證及女方就診卡7:20之前到達手術室,準備取精,取精結束后不要離開病區,精液量少或質量差可能會通知二次取精。女方進手術室前需排空膀胱并攜帶本人身份證。”
在直播中葛娟提到,“取卵一代試管在9000元左右,二代試管在13000元左右,可在此基礎上適當多備費用以備緊急情況使用。”
術后回到病房,護士會為取卵家庭再次講解注意事項。為了防止術后穿刺點出血,醫生會在陰道塞入二塊紗布,在兩小時左右之后會適時去除紗布,如果沒有不適即可離院回家。如有不適,一定要及時告知醫生,醫生會根據情況給予處理。取紗布前可以小便,但要觀察小便的顏色和量,如有血性尿或排尿困難,一定要及時告知醫生。手術結束后家屬及時交費取藥,并向病房護士學習科學用藥情況。
回家后依然不能掉以輕心,術后需要注意臥床休息,不論是否頭暈,下床或入廁都需要由家屬扶助以防摔傷;取卵術后可進行清淡易消化的飲食以補充體力,回到家后可正常飲食,但要注意膳食合理搭配,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腹瀉便秘;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適當增減衣物,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這里有一個特例,靜脈麻醉取卵患者清醒后,如果沒有惡心嘔吐,可進食半流質飲食,如稀飯、爛面條等,如果沒有不適,則可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若出現腹脹腹痛,尿少,胸悶,憋氣,頭疼頭暈等不適,應警惕卵巢過度刺激綜合癥,需要及時就診。術后避免劇烈活動和重體力勞動,也要避免快速改變體位或擠壓碰撞腹部,以免發生卵巢扭或破裂。雖然日常生活不受影響,但需要每日保證充足睡眠,禁止盆浴和性生活。
葛娟還向大家講解了術后用藥及胚胎移植的相關注意事項,術后用藥須嚴格按照醫囑,所用藥物每天按時準量,未經醫生允許不可擅自停藥,取卵個數多者需要用到更多藥物。而移植日則要注意晨起排空小便,溫水洗凈下身,按醫囑用藥,仍舊前一天晚10:00后禁食禁飲,抽血后飲水700到800毫升,適當憋尿,并在移植日帶一盒黃體酮軟膠囊以備移植后用藥。移植日要盡早進行抽血,并攜帶夫婦雙方的身份證原件。
此次活動旨在讓更多市民了解取卵注意事項,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科學合理進行取卵手術的知識支持,提升取卵手術透明度,增強廣大市民對取卵活動的了解,課程贏得了聽課網友的一致好評。
1
1年前,59歲的盛海琳執意要做試管嬰兒的新聞,曾引起社會廣泛爭議。
大家詫異于,一個如此高齡的老人,為何要冒這樣大的風險去生孩子?生不生得下來且不說,生下來又該怎么養大?
很多人甚至覺得她很自私,做這種決定,對家人、對孩子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不過,爭議歸爭議,人生還是盛海琳自己的,她在60歲那年,成功通過試管嬰兒手術,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
如今11年過去了,她和她的雙胞胎女兒過得還好嗎?現在的她,又是怎樣看待自己當初的決定的呢?
>1>在2009年的那場悲劇到來之前,盛海琳的生活過得十分幸福,事業小有成就,家庭美滿和睦。退休前她曾是合肥一家醫院的院長,丈夫則在高校任職。
當初,為了響應國家晚婚晚育的號召,盛海琳在27歲才與丈夫結婚,直到30歲才生下女兒婷婷。
對于這個女兒,盛海琳實在期盼太久,所以自婷婷出生起,她就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婷婷身上。只要是婷婷喜歡的、想要的東西,她都會盡全力滿足她。
后來,當婷婷愛上彈鋼琴,盛海琳也是二話不說,掏出所有積蓄,為女兒買下一架心儀的鋼琴。
在無限寵愛中長大的婷婷,也沒有因此恃寵而驕,而是出落得亭亭玉立、乖巧懂事。從小品學兼優的她,幾乎從不讓父母操心。
隨著婷婷工作、戀愛,直至結婚,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庭,盛海琳也和丈夫迎來了退休的清閑日子。
本以為退休之后可以安心等著做一名奶奶,日后全心全意幫婷婷帶帶孩子,享享天倫之樂,不料,盛海琳卻在不久后,迎來了人生最沉痛的打擊。
直到今時今日,盛海琳都還清楚地記得,2009年春節之際,女兒在跟女婿回安徽婆家過年前,為了給女兒撐門面,她特地為女兒置辦了價值不菲的水鉆皮靴和皮草大衣。就等女兒回來之后,給她講講婆家的見聞、趣事。
卻沒想到,還沒等到歸期,就等來女兒去世的噩耗。正月初五那天,女兒女婿在老家,因煤氣中毒雙雙殞命。
突聞噩耗,盛海琳痛不欲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沒了女兒,還有幾十年我怎么熬呀,我這后面的生活還有什么意義啊!”
>一直到料理完女兒的后事,盛海琳還是像丟了魂一樣,整天心不在焉,坐著坐著就發起呆,想到女兒又連連落下淚來。
她不敢出入女兒的房間,里面到處都是女兒留下的痕跡,只會讓她觸景生情,更添痛苦;她甚至不敢閉眼睡覺,夢里也會夢見女兒,可那只是美好的幻影。
就連聽到外面傳來孩子們喊“媽媽”的聲音,都能讓她的心痛苦地揪成一團,她再也聽不到女兒喊她媽媽了……
最痛苦的時候,一向只相信科學的盛海琳,也開始求神拜佛,她想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女兒活過來,或者哪怕是見上一面。可惜不能。
看到盛海琳如此痛苦,寺廟的住持也忍不住出言勸導,可她說:“我沒了女兒,我摟不到東西了,我不能整天抱著我女兒的骨灰盒,那是沒有溫度的呀。”
傾訴過后,盛海琳突然萌生了“再要一個孩子”的想法。
>最開始,她并沒有想到自己生,而是打算領養一個。她先是問遍親戚朋友,希望有人可以過繼一個孩子給她,但沒人愿意,大家甚至覺得她異想天開、太過想當然了。
此路不通,她又開始尋找其他的領養路徑。剛好那時離汶川地震過去半年,她便打電話過去問可不可以領養孤兒,可孤兒們都被領走了。
后來,她又在新聞上看到南寧破獲了一起兒童拐賣案,連忙打電話過去,卻被對方告知,被拐賣的孩子是不可以領養的,都要做親子鑒定等親生父母來接的。
一次次的希望破滅,盛海琳的內心被逼到絕境,她忽然想到一個瘋狂的主意:既然領養不成,她就做試管嬰兒,自己生一個!
>2>60歲的程海琳,想做試管嬰兒的決定,激起了身邊所有人的反對。
一來,國內此前還沒有過60歲高齡做試管嬰兒成功的先例;二來,盛海琳早已停經好幾年,她和丈夫也都不年輕了,身體素質大不如前;再者,做試管嬰兒失敗率太高,身體也吃不消。這個決定實在是太冒險了。
并且,當初盛海琳在生女兒婷婷的時候,就遇到過胎盤滯留的情況,這是婦產科中最恐怖的情況之一,只能通過徒手剝離的方式將胎盤從子宮中剝離。
盛海琳作為醫生,加上自己曾有過的生產體驗,她無比清楚自己目前的這個決定,意味著此后會遭遇什么。
也許九死一生,也許賭上這條命也不會成功,但盛海琳別無他法,她必須有一個孩子,才能支撐自己活下去。
>她即刻動身,先是去北京找了一家最好的醫院,但醫生一聽說她的年齡,就覺得風險太大,直接拒絕了她。
之后又輾轉各地,四處尋訪醫院,卻都遭到了拒絕。無奈之下,她又回到安徽,找到當初生產婷婷的醫院,一再承諾出現任何問題都由她自己承擔,中途如果出現任何重大問題都立刻停止,醫院才勉強答應她。
2009年10月13日,經過三個月的身體調養、打針吃藥、恢復經期,盛海琳終于等來了試管嬰兒手術,醫生將三個胚胎放入了她的體內。
>20多天后再去復查,三個胚胎竟存活了兩個,這讓原本做好了最壞打算的盛海琳欣喜不已。
但這才僅僅是第一關,盛海琳還沒高興太久,就迎來了強烈的孕期反應。
高血壓、高尿酸、身體浮腫、大出血、惡心、頭昏、乏力……所有懷孕會經歷的危險和折磨,盛海琳幾乎都經歷了個遍。
但身體上的疼痛再難受,也敵不過她心里的難受,她全部硬生生的忍下來。
直忍到臨床指標發出警報,醫生建議提前生產,怕有大風險。
2010年5月25日,盛海琳剖腹產下一對雙胞胎女兒。這一對體重不足4斤的早產兒,分別取名為智智和慧慧。
>看著襁褓里瘦小的兩個孩子,盛海琳的心里得到了莫大的安慰,而丈夫雖然沒說什么,但從臉上的表情看來,也是喜形于色。
當時的他們,都沒預料到,接下來的生活才是更大的挑戰。
>3>60歲的高齡生育,已讓盛海琳苦不堪言,而產后還要帶兩個孩子,更是讓她心有余而力不足。
于是,又是請月嫂、又是請阿姨,還有孩子要吃的進口奶粉、尿不濕……突然劇增的花銷,讓她的退休金很快就見了底。
更別提之前做試管嬰兒的費用,還有兩個孩子因為早產住在保溫箱里的費用,一筆一筆疊加起來,讓盛海琳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恐慌。
早前沒什么經濟壓力時,盛海琳過慣了大手大腳的生活,而兩個孩子的到來,徹底將她打了個措手不及。
事到如今,她不得不認真考慮兩個孩子的將來:她必須在自己還能行動的時候存到一筆錢,供孩子們日后的教育和生活。
>于是,在孩子還沒滿100天時,盛海琳就重返職場,打工賺錢去了。
因為有著從業多年的醫生資歷,盛海琳的工作主要是去全國各地做講座,介紹營養健康知識。
平均每個月,盛海琳要跑20多個城市,馬不停蹄的奔忙、演講。
一年之中,她有200多天都在外面,和孩子總是聚少離多,經常在打視頻電話的時候,看到孩子哭著要媽媽,她也忍不住跟著一起哭。
但沒辦法,她不能停下賺錢的腳步,為了孩子的將來,她只能擦干眼淚繼續在外奔波。
2016年,丈夫突然中風,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全部落在盛海琳的肩上。家里多了一個人要照顧,保姆就必須從原來的2個增加到3個,開銷也隨之加大。
而春節時,保姆都要回家過年,盛海琳則不得不留在家里,一個人照顧三個人。
每次感覺實在太難了、撐不住的時候,盛海琳總會偷偷哭上一場。但即便如此,這樣的生活盛海琳也過了近10年。
直到2019年,一次她在外工作時,小女兒慧慧突發肺炎,她趕回家中照顧女兒時,自己也跟著病了一場。
才讓盛海琳意識到,自己這些年里對孩子的陪伴實在是太少,而這種無限度的奔忙,也在無形中加劇了對她身體的消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她仔細算了筆賬,發現這些年里的存款也有差不多七八百萬了,在合肥,這些錢供家里生活、孩子讀書,已不大成問題了。
于是,盛海琳決定慢慢將生活中心轉移到家庭上來,畢竟,家人才是她最在乎、最看重的。
4>
常常有人會問盛海琳:生了小女兒,會不會把大女兒忘了?
盛海琳說,“怎么可能忘記呢?記憶是割舍不斷的。無論是婷婷,還是兩個小女兒,她們對我而言都同樣珍貴,帶給我的喜悅是一樣的。”
>盡管搬過幾次家,但新家里仍然擺放著婷婷的照片。盛海琳每次看到這些照片,依然還是會感到心痛,但隨著小女兒慢慢長大,她也感覺到自己在被治愈,在慢慢走出來。
有時,她還會和兩個小女兒講姐姐的故事,智智、慧慧也會忍不住跟著媽媽一起難過,還主動提出要一起去墓地看望婷婷姐姐。
懂事的姐妹倆,總能給予盛海琳無限的治愈和寬慰,而她們所做的還遠不止如此。
有次盛海琳去學校接女兒放學,被同學看到,便上來問:“這是你媽媽?不是奶奶嗎?怎么這么老?”
盛海琳尷尬得不知道說什么,兩個孩子卻很勇敢和坦然,直接回答說:“這是我媽媽,雖然媽媽年齡大了,但是她很漂亮啊。”
>這種時刻,總讓盛海琳覺得,有了她們姐妹倆,付出再多也都值得。
去年疫情期間,盛海琳還和孩子們度過了有史以來最長的一段時間。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玩鬧,陪她們一起學習、上課,盛海琳都會從心底發出感嘆:“這是甜蜜的負擔,很累、但也很幸福。”
這些年里,很多失獨母親聽說盛海琳的故事后,都忍不住聯系她,向她詢問經驗。
但她總是一邊鼓勵對方堅強地活下去,一邊卻并不建議對方做和自己相同的選擇。
>因為,她親身經歷過才知道,如果沒有足夠的財力和精力,生下孩子只會加劇痛苦,最后老人過不好,小孩也養不好,這才是真正的不負責任。
>而她盡管擁有那些必備的條件,卻也在這11年里吃盡了各種苦頭,其中種種心酸,也是有口難言,不足與外人道。
所以,在面對記者采訪,被問到:“你有沒有后悔過?“
盛海琳的回答是:“其實有些后悔了。我當時不知道后面會發生這么多事,如果知道的話,再來一次,我會三思而后行。”
>只可惜,人生沒有早知道,往往只能是作出選擇,然后再去承擔自己的選擇。
>如今,盛海琳為了自己11年前的選擇,付出了她能付出的一切代價;幸而,收獲也頗為豐厚,不僅兩個女兒乖巧懂事,她也如愿攢到了一筆讓孩子衣食無憂的積蓄。
可以說,作為母親,盛海琳為孩子做得其實已經夠多、夠好了。
可做母親的人,心里哪有夠了這一說呢?她們永遠只想為孩子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原本,盛海琳對生死看得很淡,但自從有了兩個小女兒,她突然開始害怕死亡。她成日擔憂著,兩個孩子該怎么長大;也成日期盼著,兩個孩子快快長大。
如果可以,她想一直看著孩子長大成人,看到她們事業和家庭都趨于穩定,看到孫子的出生……
上一篇:
春季寶寶防燥輔食推薦指南
下一篇:
如何選擇適合孩子的補鈣方式?看看這些小
